AI監管的利弊|專家論點【張瑞雄】

作者:張瑞雄(前北商大校長)

人工智慧(AI)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響著從醫療保健到金融的各個領域。然而,隨著其快速發展,監管的必要性也變得越來越明顯,世界各國正競相訂定辦法來管理AI,這對AI的未來的有甚麼潛在的影響呢?

近年來,全球都在推動AI監管。根據史丹佛大學2023年AI指數報告(AI 指數是史丹佛AI研究所的一項獨立倡議,由AI指數指導委員會領導,該委員會是一個由來自學術界和工業界的跨學科專家組成的小組。該年度報告追蹤、整理、提煉和視覺化與AI相關的數據,使決策者能夠採取有意義的行動),2023年全球有37項AI相關法案通過成為法律。美國帶頭推動監管,通過了9項法律,其次是西班牙(5項)和菲律賓(4項)。歐盟(EU)在AI監管方面也處於領先地位,認為這對於開發值得信賴的AI工具至關重要。

訂定管理法律對A未來的潛在好處是在於法規可以幫助確保AI的使用是負責任且合乎道德的,它們可以保護消費者的個人資料免於濫用,並確保AI系統透明且負責任,這有助於在消費者之間建立信任,對於AI的廣泛採用非常重要。

此外,法規可以幫助減輕與AI相關的潛在風險,例如它們可以防止有害或有偏見的AI系統的開發和使用。監管也可以為企業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防止壟斷行為,促進AI產業的公平競爭,鼓勵創新,同時防止濫用市場力量。

監管法規也可以要求AI負責任地處理個人資料,保護個人的隱私權,AI開發人員也應該實施隱私設計原則。另外監管框架可以促進AI領域的國際合作和標準化,以應對全球AI的挑戰。

管太多對於新科技的發展也會有潛在的負面影響,人們擔心過度監管可能會抑制創新。有些人認為,與監管較少的國家相比,限制資料使用可能會損害監管更嚴格的國家的經濟表現。也有人擔心,與谷歌和亞馬遜等大公司相比,更嚴格的監管可能會讓小公司處於不利地位。

還有遵守AI法規的成本可能很高,這可能會阻止公司投資AI研發,或者這些成本可能會轉嫁給消費者,使AI驅動的產品和服務變得更加昂貴。此外科技發展迅速,法規卻很難跟上腳步,過時的法規可能無法有效地應對AI的新發展,導致法律不確定性和執行方面的挑戰。

一個司法管轄區的嚴格監管也可能會導致公司將其AI研發轉移到規則較寬鬆的地區,這可能導致監管的向下沉淪。

由於AI的複雜性和跨學科性質,監管AI可能具有挑戰性。為AI定義明確規則可能很困難。而且合規性可能需要對AI進行持續性的監控和評估,這可能會佔用大量的社會資源。

雖然監管對於確保AI的道德和負責任的使用是必要的,但保持平衡也很重要,過度監管可能會阻礙創新和經濟成長。因此,政策訂定者應該發揮創意,希望法規既能保護消費者、提高透明度又不會抑制創新。AI的未來看起來充滿希望,但很明顯地,它的發展道路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選擇如何監管它。

瀏覽 1,040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