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外籍研究生一起教學相長|專家論點【郭啟全】

作者:郭啟全(明志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教授兼系主任、明志科技大學 智慧醫療研究中心 教授、長庚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合聘教授)

行政院於2018年年底頒布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Bilingual Nation 2030),希冀提升國人之英語力,培養能夠與世界交流與具國際素養之人才。於2022年,筆者的實驗室有外籍研究生加入研究團隊之後,讓筆者又重拾雙語溝通(bilingual communication)以及又恢復與研究生朝夕相處做研究的日子。指導外籍研究生是機會(opportunity)也是挑戰(challenge)。由於外籍研究生於臺灣會有飲食不符的問題。眾所周知:「吃飯皇帝大」。因此,筆者必需先解決外籍研究生之飲食問題。

筆者目前所指導的研究生Naruboyana Gurumurthy專注操作3D列印機之情形。(圖片來源:郭啟全)

網路上有一則笑話,臺灣的學生於馬路上遇到外國人在詢問一些事情,外國人對臺灣的學生講了一大堆英文,臺灣的學生因為不知如何回答,即用國中所學的英文,對外國人講:”This is a book.” 之後,即「逃之夭夭」。臺灣目前正推動雙語國家政策,主要目標為「厚植國人英語力」與「提升國家競爭力」。此外,筆者所指導的研究生曾經赴泰國參與國際研討會,與會學者於會場詢問一些相關問題,由於該研究生之英文程度不佳。最後,該研究生也僅能用「Yes」與「No」來回答與會學者所提問之問題,真可惜。

因此,臺灣國內各大學以及技專校院也是配合教育部在推動全英語課程(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 EMI)以及學時型全英語授課。學時型全英語授課是過渡性(transitional)之措施,此措施主要於大學部之課程來執行,全學期之教材講義需採用英文著作,授開課教師於全學期要以6小時以上之時間進行全英語授課。至於全英語課程,主要適用於專業學科,教學教材、課程大綱、課堂中之師生互動、課程內容的銓釋、期中考題與期末考題以及評量(例如:期中考題、期末考題或家庭作業)均需以英語為主。

由於,筆者的實驗室之外籍研究生均無法使用中文進行溝通。因此,僅能使用國際語言英文來溝通。此情況,對於臺灣本籍研究生也是一種學習英文聽(listening)與說(talking)之好機會。以筆者親身體驗來分享,筆者必須以英文與外籍研究生進行meeting,說英文與聽英文之時間比例即隨之增長,這一種「養分(nutrient)」對於筆者要以學時型全英語授課以及全英語課程絕對有所助益。

此外,筆者每一年均會出國參與國際研討會或接待外國來賓之參訪,這一種養分,對於以英語進行簡報之流暢度也一定有所助益。於音樂界,你/妳一天不練琴,你/妳會知道;你/妳兩天不練琴,同行會知道;你/妳三天不練,聽眾會知道。學英語或者要提升英語也是如此,這是筆者指導外籍研究生之最大收穫,大家一起教學相長。此外,筆者培養外籍研究生,不但重視「專業度(professionalism)」也重視「務實度(pragmatism)」。專業度對於外籍研究生之論文品質(thesis quality)有保證,務實度對於外籍研究生之未來就業有所助益。

瀏覽 339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