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球機器人產業發展三大趨勢|專家論點【Howie Su】

作者:Howie Su(產業分析師)

機器人應用已從「想要」轉為「必要」

隨著自動化轉型成為常態,企業導入機器人技術已經變成「must have」而不是「good to have」。機器人安裝數量在 2021 年疫情期間創下新高,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 (IFR) 的調查指出,2021年全球一共安裝了超過 500,000 台工業機器人。同時,根據 Advancing Automation (A3) 的數據,在北美地區,機器人銷售額在 2022 年已經連續第二年創下歷史新高,為自動化設備業者帶來 23.8 億美元的營收。當前的機器人有幾大特徵:成本和交貨時間正在下降、使用案例的數量正以成倍速度成長、智慧物流軟體(倉儲管理系統、倉儲執行系統和倉儲控制系統)技術正在提升、低程式碼機器人正在崛起;加上電腦視覺與物聯網技術不斷提升,而人工智慧的崛起,也讓機器人的功能更加多元化。整體而言,2023年機器人市場應可歸納出三大趨勢。

趨勢一:製造業回流帶來更多機器人安裝需求

國際關係複雜下,離岸製造已經成為各國政府要求的政策,特別是針對戰略性產業,因此,部署在地製造策略已成為許多跨國企業回流的重要驅動力,例如汽車業者大量投資於短供應鏈,以使產品更接近市場,因此汽車製造商大量投資機器人設備大批量生產電池,這些投資使得重型電池的運輸變得不需要,因為越來越多的物流公司出於安全原因拒絕運送電池。同時,由於當今大多數工業產品都需要半導體晶片才能發揮作用,美國、歐洲、日本、南韓都希望半導體在地生產,最近的回流例子是Intel在俄亥俄州的新工廠,或最近宣布由晶片製造商 Wolfspeed在德國薩爾地區設立的晶片工廠,這類重資本支出將帶來大量自動化需求。

趨勢二:機器人更加重視使用過程中的能源效率

在能源成本不斷上升的情況下,能源效率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機器人技術的採用在許多方面有助於降低製造業的能源消耗,與傳統裝配線相比,通過減少熱量可以節省大量能源。同時,機器人提升運作效率也能使製造變得更加省時與節能。今年機器人的目標之一為消耗更少的能源,從而降低營運成本,而為了實現生產的可持續性目標,公司使用配備節能技術的工業機器人:例如,機器人控制能夠將動能轉化為電能,並將其反饋回電網,該技術顯著降低機器人所需能耗。另一個模式是發展智慧節電,可以在整個工作日按需控制機器人的能源供應。由於即使在今天,製造業設備也需要監控其能源消耗,因此這種連接的功率傳感器未來可能成為機器人解決方案的標準配備。

趨勢三:機器人的可用性持續提升

當前一個趨勢是,機器人編程更加容易,即便非相關領域專家也能輕易上手,許多自動化平台的供應商為業者提供相關服務,讓用戶在沒有編程經驗的情況下管理工業機器人,製造業者能與低程式碼/無程式碼技業者合作,讓各種使用者都能自由對機器人編程,大幅提升可用性。從產業端來看,軟體新創企業正在進入該市場,提供中小企業相關需求的解決方案,Skydio、Anduril Industries、Robust AI、Voliro、Saildrone、Magazino、ANYbotics、AMP Robotics、Modular Robotics皆為著名機器人新創。根據TechCrunch的調查,2021 年機器人新創公司獲得171 億美元的投資,是 2020 年的三倍,事實上,無論是技術進步,或是投資金額成長,皆是推動機器人可用性持續增加的原因。

瀏覽 2,415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