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古老的 BBS 開發轉捩點,來看開發的困難度與技術改變世界|專家論點【黑貘】

圖片來源:freepik

釐清一個問題的存在需要一年;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需要一個月;規劃出可能性的方法論需要一個星期;但真正的實作可能只需要一個晚上。

只有玩 BBS 的老人知道最早的 BBS 看版相當有限,尤其主要當時還把 BBS 的「佈告欄」當成是一個接近大眾的媒體、公開的資訊場所,除了轉信之外的看板還不多,更不要說有個人版了,連班版或社團版都不太行,而在當時同性戀還是個非常禁忌的年代,最後第一個成立 MOTSS (Gay) 版的蛋捲廣場 (淡江大學),原本被拒絕的理由是:

因為同性戀這議題只有少數的人能夠討論或有興趣,跟成立 BBS 看版想要公開討論的宗旨是不合的

也因如此,很想要把媒體給「個人化」的我,在爭取許久未果後就只好自己架 BBS,開放給人開「個人板」,只是當時 BBS 的看版系統只有兩種,一個是全部的看版,一個是所謂的 Class 分類 C 選單。

當過 BBS 站長的人就知道,B 選單就是全部的看版 (Board),而 C 選單 Class 是用字串比對的方式,只要分類名字的字串有在看版,就是屬於這個分類,這也是當時程式設計師想到的最簡單也很有效、彈性的解法。

最初在 BBS 看版不會一直成長的情型下不是問題,只是倘若開放社團、班級甚至個人開版時,要在原本的選單找到屬於自己會看的看版其實相當困難,而當時最簡單的想法,就是用「隱藏」不想看的看版,也就是 Z (zip/zap) 掉看版。

在 1997 年回顧開發 BBS 的回憶文

但這樣還是有問題,尤其是一個看版屬於一個分類的時候,不太可能把所有的分類字串都寫在看版名稱上,所以需要有更彈性的方法分類,更別說每一個人是否能整理出屬於自己的分類等等需求。

在那個時候還定義了很多變型,例如由站長定義的分類選單,由看版管理員定義的分類選單,以及個人定義的分類選單!應用場景都不一樣,但這些都有共同問題需要解決:

在 BBS 看版過多的資訊爆炸時,如何解決這問題以及個人化的使用?

而這些概念都有一個更重要的前提與目標:

在未來的網路世代,如何讓個人透過網路發聲,讓民主漸漸實現…

因為在那個 1995~1996 的年代,媒體還是屬於「大眾」,但嚴格說起來,其實是屬於電視台或報紙「老闆」的,即使是「記者/主播」也是很難跳離老闆的「指揮/控制」。當時我最大的願望,是透過網路解決這個問題,而我不想只是當個「倡議者」,因此就自己跳下來實踐。

在後來 BBS 的技術也已經成熟,而當時想挑戰的是跨站的傳訊,因此跟「某 KK」公司提案,想要做出一個通訊協定,也就是「bbs:」的傳信與通訊協定,讓 BBS 在台灣發揚光大,雖然最後做出了個類似的「多站/Multi-BBS」的系統,但跟當時規劃的跨站不太一樣。

即使到了 1999 年,我也嘗試跟「PxHooo」的老闆說想要透過 BBS 與電子報,讓更多個人可以發表使用,只是當時的老闆主張「網路媒體」還是應該由有「道德與經驗」的媒體人較好,因此當時就算公司有自己的 BBS,也只是用來做為內部聯絡溝通工具,沒有開放給大眾使用。

這樣說來,到底是技術比較困難,還是改變社會比較困難呢?不過事實上這個社會的確因為這樣的技術一點點的在改變。

圖片的原文在:Directory — 自定選單的可能性

瀏覽 1,123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