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 = 裝了輪子的 iPhone?電動車產業熱度狂飆的 4 個原因全解析|專家論點【史塔克實驗室】

各國電動車政策大評比 – 日本

日本在 2021 年 6 月公布的《綠色成長戰略》,到 2035 年新汽車的銷售中電動車需達到 100%。其中,電動車包含 BEV、燃料電池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及混合動力車。

為了促進電動車普及化,日本中央政府及各地方政府對購買電動車(BEV、PHEV、FCV)、充電設備、加氫站,皆有相關的補助、融資及稅收優待制度。2022 年經濟產業省對電動車的補助金預算,從 2021 年的 155 億日圓提高到 334.9 億日圓。

公共充電站在 2019 年末累積的裝設數量達3萬座,包含 7,858 座快速充電站及 22,536 座普通充電站。目標在 2030 年公共充電站達 15 萬座,其中快充達3萬座。而加氫站截至 2021 年 2 月共有 137 座,另有 25 座在建設中。政府為了推廣燃料電池車、公車、貨車的普及,目標 2030 年加氫站建設達 1,000 座。

車廠、科技公司的結盟

汽車生產的方式,也因為電動車的興起,出現了轉變,不再只由一家企業包辦所有工作,「跨企業」合作將成為趨勢。

2020 年底鴻海和裕隆合作成立「鴻華先進科技」,結合鴻海的製造實力,以及裕隆旗下華創車電的車體底盤平台經驗,共同推出「MIH 電動車開放平台」,以開放平台的概念,提供電動車底盤、關鍵零組件模組的整套方案,嘗試解決傳統汽車平台開發時間長,規格、參數卻只能適用在特定車型上的問題。

傳統車廠轉型往往需要耗費大量資源、金錢與時間,為了加快電動車的研發速度,張字信觀察,車廠將從過去的單打獨鬥,變成互相結盟。

軟體及更多服務重新定義汽車價值

發展電動車的重點不在電池和引擎,而在使用者體驗及數位化,就技術來說,純粹只製造電動車,僅是動力系統的轉換,門檻並不高。任何企業想要把握汽車產業這「百年一遇」的轉型商機,思維上必須從生產製造端轉向消費者端,人們買電動車的主要動機除了環保,更看重的是電動車帶來的體驗。

在電動車時代,汽車大部分的功能體驗,都能透過軟體更新優化,車子不但會記住不同駕駛人、乘客的喜好,也會讓開車變得更加安全。

除了軟體之外,自駕科技也是未來十年交通運輸上備受關注的技術。辜卓洋分析,雖然電動車和自駕系統兩者在技術發展上沒有必然關係,但自駕科技在電動車上的應用,會比在燃油車上好。原因是,車輛的電子架構完全不同,電動車可以更有效率地整合車上每個感測器搜集到的資料,加快車輛反應速度。  

像是特斯拉的崛起,開啟人們對車的無限想像,延展了人們對於汽車的想像,突破既有的造車框架和思維。讓許多人認為,特斯拉就是一台「裝了輪子的 iPhone」, 原本傳統車廠的思維都是用現有車子技術,把電力系統換掉,但許多高階車廠,已經開始正視這個問題,也在大大的改良電動車的內裝設計,讓更多科技感溶入車子裡面。


謝謝大家看完這次的文章,如果大家喜歡我的內容,可以用一杯咖啡的金額贊助讓我更有動力創作。

? 斗內連結:http://bit.ly/3u71zAH
? 如果想看我更多東西,可以踏入傳送門進入我的領域:https://portaly.cc/starklab2020

裡面有我的 podcast 節目、程式線上課程、產業分析文章、程式實作分享文章!

瀏覽 3,477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上一頁 1 2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