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Netflix《泰國洞穴救援事件簿》,思考軟體業 PM 的五個職場生存學|專家論點【Mr.T】

軟體業 PM 有時候真的常常於生死存亡中在救火,必須具備高抗壓性的 EQ,以及臨陣不亂的處事 IQ,才能夠順利的將專案結案、產品推上線。這曲折離奇的生命週期,像極了近期很紅的影集《泰國洞穴救援事件簿》,內容有微量劇透,大家可以斟酌閱讀。

圖片來源:Freepik

五個職場生存學

一、相信生機還是果斷放棄

起初地方首長好幾次度困難關頭,冒著政治生涯的風險要決定探探是否有生機或是果斷放棄,中間的機會成本來自於人命與耗費巨大資金與人力。跟 PM 平常做專案與產品總會有身邊的人事果斷的說,這必定失敗的產品不該再進行,實際上當我們數據不夠,又有什麼資格用「直覺」、「經驗論」來下決定?

如果沒有嘗試過的智慧以及冒著失敗的勇氣,那恐怕世界上一堆科技產品將不復存在,沒有我們拿著的 iPhone、每天上網交友的 Meta、聽著音樂的 Spotify。

二、尊重專業與妥善的專業合作

海豹突擊隊擁有絕佳的體能與裝備,一度不肯相信市面上的洞穴潛水員,殊不知特殊的地理環境必須仰賴更專業的潛水員經驗與裝備。另一方面水利工程師因為過去的經驗不斷被地方首長拒絕,最後水利工程師索性與懂地利的工作人員共同突破困境,解決淹水的問題。

作為 PM 指揮官我們不可能時時刻刻懂所有專業,人力、資金與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尤其在黃金關頭,我們能做的是不被過去經驗束縛,好好聽取專業人士如何透過邏輯推演、數據佐證,再藉由跨部門的專業相互協作,並非仰賴一個穀倉的自傲嘗試解決。

有合作,才有突破。有信任,才有解方。

三、最壞的打算與最好的規劃

當兩個政府高官有著不同的解決方案,卻遲遲不能說服共同長官,這時長官做了很好的決定,說到「不要因為最後失敗,卻被說沒好好考慮其他方案」,最後轉為讓兩者共同進行彼此實驗,用成本換取時間。最後的確有可能失敗,但不可能什麼都不做,要抱持失敗的風險,跟團隊人員說明白前提條件,妥善規劃後執行。

畢竟不是預言家,PM 不可能每次都打完美的勝仗,時機不斷變化,我們有的就是在做出相對正確的選擇,風險規劃、PoC(概念驗證)來減少可能發生的風險,都是必須步驟。

四、如何面對失敗與恐懼

無論是被困在洞穴裡的受難者,還是在外面著急想著解決方案的人,彼此都不知道能不能生存或是救出,所幸雙方都有鼓勵員要求大家用正向的態度面對,恐慌不能解決問題,而是盡可能做出能夠增加成功機會的行動步驟。

當產品專案可能延期、超出預算、無法上市等失敗,的確我們要下出停損點,而作為 PM 最不能做的是自己先喊放棄,就像是一個將領如果自己先放下武器投降,那誰還願意努力。當然並不是要過度樂觀,而是要放下恐懼,適時鼓勵,找出彼此不安的成分,一個個排除。最大的敵人往往是自己。

五、測試永遠只是測試

其中有個方案是要用管線將氧氣輸送到洞裡,外面測試成功了,有個地方長官很開心,卻被工程師直言不諱表示這只是測試,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時間與保險才能知道最終能成功。

這就好像我們平常軟體在開發者環境一切正常,最後上線使用真實數據後,卻有莫名的錯誤。這的確是再正常不過,而且我們通常還要直接在正式環境找出問題、排除困難。這時候我們除了平常心面對,也要給客戶打預防針。同時,還要想辦法隨時能夠有 Rollback 方案,更好的方式是上線前要有足夠的壓力測試、封測,都是幫助我們降低端出給用戶和客戶的風險。

結論

儘管影劇就是影劇,不能完全代表真實世界。換個角度,我們平常聽到的巨頭科技公司遇到的難題、學校出的案例研討,不也是「被改編」的嗎?我們仍然可以借鏡,訓練我們思考能力,作為 PM,真的需要臨危不亂的高 EQ,以及有條不紊的處事 IQ 能力。

瀏覽 1,142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