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評論:Midjourney 人工智慧可以打敗藝術家嗎?|專家論點【朱楚文】

最近有一款AI繪圖工具非常火紅,叫做Midjourney。這款AI生成算圖工具,只要輸入你想像中圖片的英文關鍵字,就會自動幫你運算畫圖,一分鐘給給你多張由AI畫出符合意境的圖片給你選擇。

Midjourney 網站,可以透過輸入關鍵字,來讓AI生成圖片。

重點是,每張圖片都非常精美,幾乎看不出AI生成的痕跡。說真的,提到AI生成算圖工具,之前已經有Disco Diffusion,但這一款Midjourney會火紅,就在於他能創造出的圖片更加細緻,相較於 Disco Diffusion 算是比較初階基本繪圖,大概僅限於創作者進行頭腦風暴初提案,還沒那麼精細;Midjourney則是 已經達到可以直接生產藝術級高質量作品的階段。

如果你搜尋看看Midjourney生成的畫作,可能你會跟我一樣心中浮現一個疑問,這樣的精美程度,是不是已經可以打敗藝術家了呢?

沒想到,就在我心中浮現這樣的疑問沒多久,居然就實現了。今年九月初,美國一名39歲遊戲設計師艾倫(Jason M. Allen)就透過Midjourney生成一幅名為「太空歌劇院(Space Opera Theater)」的畫作,沒想到這幅畫作,居然在今年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Colorado State Fair)一項數位藝術競賽中奪下冠軍,打敗一票真人藝術家,抱走300美元(約台幣9千多元)的獎金。

Jason M. Allen 透過 Midjourney 生成的畫作《太空歌劇院(Space Opera Theater)》,獲得數位藝術競賽冠軍。

這是艾倫第一次參與藝術競賽,沒想到靠著AI就奪下勝利,想當然,也引起一波抗議聲浪,不少參賽者質疑他作弊,並不是藝術家,

批評者認為艾倫使用AI算圖工作製作藝術品,如此快速和容易就能取得,是「既便宜又沒有靈魂」,就像螢幕截圖得獎一樣讓人不齒,並且主張AI創作的藝術品應該要有獨立的類別。

但也有人支持艾倫,認為AI只是工具,還是有人為創作的成分在裡面,例如需要發想關鍵字和操作,我們只是需要隨著科技進步學會接受新工具和媒材,藝術的獨特性不可取代。艾倫本人也堅決不道歉,更強調攝影技術剛出世時,人們也批評這不是藝術,只是「站在那裏按下快門」,還批評會衝擊寫實派和肖像畫藝術家的生計,但時間證明並不非如此,這只是源於人類的恐懼,然而AI創作勢在必行,不會消失。

事實上,今年以來不少全球著名的雜誌,像《柯夢波丹》、《經濟學人》等等,都使用 Midjourney 創作的藝術圖像作為封面,也意味著AI生成畫作實在銳不可擋,這也意味著 AI 走進藝術和商業的趨勢已銳不可擋。

科技總是在衝撞現有世界體制,和顛覆我們的價值觀與習慣,但不可否認的是,工具已經出現,當我們一直去抗拒,他依舊不會消失,而時代往往就是給那些願意跟著變化去運用新科技工具的人更多機會。

藝術到底會不會被取代?或許還是端看我們怎麼定義藝術這一回事。如果藝術只是漂亮的圖片,精美的畫作,那或許很容易就被AI取代了,但回歸藝術的本質,是展現人類創作的內涵與靈魂,那AI何嘗不是給更多想要表達藝術可是不精於繪畫的人,一個展現自我的機會呢?

瀏覽 3,032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