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科技產業新星:學生方程式賽車與工程教育的結合|專家論點【郭啟全】
作者:郭啟全(明志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暨機械與機電工程研究所 教授兼系主任與所長、明志科技大學 智慧醫療研究中心 教授、長庚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合聘教授、明志科技大學 可靠度工程研究中心 教授)
筆者於就讀大學期間,因專題實務研究之需求,需使用機械實習工廠進行加工。加工作業於機械實習工廠進行兩日後,筆者隨即展開後續實驗。然而,筆者注意到一位學長連續數日(包括週末)皆於實習工廠內投入加工工作。在與該學長交流後得知,其正準備參加「省油車」比賽,並認為若要在比賽中脫穎而出,必須秉持「持續改進」的理念。該一番話深深觸動筆者,不僅令當時的筆者感到敬佩,更成為筆者迄今銘記於心的重要啟示。「持續改進」的精神與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Taiwan,簡稱 IEET)所強調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

IEET 特別重視工程教育中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進行創新設計及持續優化過程中的表現,而上述經歷充分展現了這些核心能力在實務中的應用。例如,省油車比賽要求參賽者不僅需掌握車輛設計與製造的專業技術,還需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進行最佳化設計,這與 IEET 所倡導的工程教育成果相契合。此外,筆者進一步反思「持續改進(continuous improvement)」對專業發展與工程教育的深遠意義。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工程領域中,僅具備基本技術能力已不足以應對快速變化的挑戰,學生需透過不斷的學習與實踐來優化設計、提升性能,最終實現突破。這種精神也體現於筆者日後的學習與研究過程中,無論是專題實務研究還是團隊合作,均以「持續改進」為核心價值(core values),確保每一項工作能達到最佳成果。透過上述經歷,筆者深刻體認到工程教育不僅是一門技術傳授的學科,更是一種培育學生以實踐和創新解決現實問題的方式。而這種教育理念正是 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EET 認證體系的核心內涵之一,其目標在於協助學生成為具備國際視野、專業技能與實踐能力的跨領域工程人才。
因此,筆者認為,若學生希望參與學生方程式賽車的製作,除了需要具備對車輛工程的「興趣(interest)」之外,更需擁有「熱情(passion)」與「堅持(perseverance)」這兩項關鍵素質。「興趣」是參與競賽的起點,驅使學生探索未知並投入設計與製造的過程;然而,競賽中面臨的技術挑戰與繁重的工作量往往需要「熱情」來支持學生全心投入,並持續突破自我極限。同時,「堅持」則是克服困難與完成目標的核心能力,尤其在面對設計優化與資源限制等現實挑戰時,「堅持」能幫助學生專注於問題解決並達成預期成果。
瀏覽 329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