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養在理工科系教育中的角色:科技人才的競爭力提升|專家論點【郭啟全】

作者:郭啟全(明志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暨機械與機電工程研究所 教授兼系主任與所長、明志科技大學 智慧醫療研究中心 教授、長庚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合聘教授、明志科技大學 可靠度工程研究中心 教授)

理工科系學生擁有人文素養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能夠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還能夠替「科技」持續發展出卓越貢獻。臺灣是「科技島」,所以理工科系學生也要擁有人文素養。兩句耳熟能詳古語,「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但是筆者個人認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才能驗證所學習之東西。於書本中,我們可以汲取到古往今來的智慧與經驗,可以從中學習到各種知識與技能。閱讀可以開拓我們的眼界,提升我們的思維邏輯,讓我們在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夠「游刃有餘」。然而,僅靠閱讀是不夠的。因為「百聞不如一見」,於行萬里路途中,走向現實世界,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方能確實鞏固所學,使我們對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更豐富自身。

筆者曾經參訪的德國科隆大教堂。(圖/郭啟全提供)

到不同的國家,欣賞不同的建築是一種豐富的文化體驗。到泰國,一定要看寺廟(temple);到日本,一定要看神社(shrine)與城堡(castle);到法國,一定要看美術館(museum);到德國,一定要看大教堂(cathedral)。圖1為筆者曾經參訪的德國科隆大教堂(Cologne cathedral),此大教堂與機械工程系之材料科學與工程(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以及材料力學(mechanics of materials)息息相關,參訪過程中可以驗證機械工程系之所學。根據筆者所蒐集之資料,德國科隆大教堂是位於德國西部城市科隆的一座著名的哥德式(gothic)教堂,這座大教堂的建造始於1248年,但直到1880年代才完工,耗費了632年的時間。它的建築風格反映了中世紀的精湛技藝和宗教信仰。科隆大教堂的主尖塔高達157公尺,是科隆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遺產(world heritage)的一部分。這座大教堂的結構設計非常複雜,於建造過程中,運輸建築材料是一大挑戰,需要精密的運輸計劃和工程技術,機械工程師(mechanical engineer)使用各種高空作業工具來確保建築的安全性。科隆大教堂的機械工程觀點突顯了技術創新和專業技能在歷史建築物保護和維護中的重要性。無論身處何地,都讓我們細心欣賞建築之美,感受文化之魅力。

整體而言,工作、學習和旅行都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作讓我們實踐所學,貢獻社會,並獲得成就感與自我價值的肯定;學習是獲取知識、拓展思維,提升自我修養的重要途徑;旅行則讓我們體驗不同文化、認識新事物,擴展人生視野。這三者相互補充,使人生更豐富多彩。工作實現自我價值,學習充實內在,旅行豐富外在經驗。這樣的全面發展,不僅讓我們在職場上更具競爭力,也使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更加開放包容,對世界充滿好奇與探索的精神。因此,讓我們把握機會,認真努力工作、持續不懈地學習、積極地去旅行,讓每一天都成為人生的精彩冒險,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充實和有意義!

瀏覽 737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