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島技術能量:談理工科系發明專利申請過程之甘苦談|專家論點【郭啟全】

作者:郭啟全(明志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暨機械與機電工程研究所 教授兼系主任與所長、明志科技大學 智慧醫療研究中心 教授、長庚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合聘教授、明志科技大學 可靠度工程研究中心 教授)

臺灣是一個科技島,理工科系的學生如果能夠做出「Something New」,即可累積臺灣科技島之技術能量。專利(Patent)就是一種專門保護發明或創作的權利,讓發明人或創作者可以獲得對其發明或創作的獨家使用權。於臺灣,專利可以涵蓋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等。當你擁有了一項專利,就可以阻止他人未經授權使用、製造、販售或進口你的發明或創作,同時也可以在專利有效期內將其授權給其他人使用,從而獲得利益。發明專利(Invention patent)是指專利法所規定的保護發明創造的專利權利形式之一。

筆者申請之發明專利示意圖用。
筆者申請之發明專利示意圖用。(圖片/郭啟全提供)

在台灣,發明專利是指對於新穎、有用且具有創造性的技術發明所授予的專利權利。具體來說,當一項技術發明符合專利法所規定的條件,例如新穎性(innovative)、非顯而易見性、工業適用性等,並且經過專利局的審查後被授予專利權,這就形成了一項發明專利。發明專利的持有人在專利有效期內具有權力阻止他人未經許可使用、製造、販售或進口該發明,從而保護了其對該技術發明的獨家權利。發明專利與學術研究都是促進科技進步和知識創新的重要途徑。於學術研究過程中,筆者常常提醒研究生要致力於探索新的方法或技術,並將其方法或技術申請專利變成實驗室之智慧財產(Intellectual property,簡稱IP),並撰寫論文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或赴國際學術研討會進行口頭報告與切磋,以促進知識交流與經驗分享。

筆者於申請數個專利過程中,曾經有兩個發明專利於申請過程中讓筆者印象深刻。因為,專利事務所專利工程師與筆者一同到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參與面詢。筆者常常帶著模具(mold)到專利局30樓解釋給專利審查員聽並闡述發明專利之核心技術以利獲得發明專利。有一個發明專利從申請到核准,時間常達三年多,期間歷經數次專利案件申復以及一次面詢。另一個發明專利從申請到核准,時間常達二年多,期間歷也是經數次專利案件申復以及一次面詢。於申請專利到核准專利這一段漫長歲月,筆者與實驗室之研究生不僅需要花費金錢進行申復,還要精心製作答辯書。筆者與實驗室之研究生堅持「永不放棄」,努力爭取每一次申復與面詢之機會,最終結果就交由專利審查員來裁定。

快速模具技術(rapid tooling technology)在德國或日本被廣泛運用於快速製造原型和小批量生產。快速模具可以應用於真空注型(vacuum casting),使得產品開發周期大幅縮短,進而提高企業之競爭力。真空注型技術於新產品之開發過程中,可用於小批量生產塑膠零件進行功能性測試以及視覺模型,有助於驗證設計以及進行市場測試。圖1為筆者最近申請的一項發明專利之示意圖,發明專利名稱為用於製作大型真空注型件的模具及其製造方法,這一項發明專利的核心技術將為製造大型真空注型件提供更有效率、更可靠的方法,進一步促進快速模具或外觀模型(mockup)產業之發展。

瀏覽 480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