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減碳做法能為我們帶來什麼靈感?|專家論點【Howie Su】

作者:Howie Su(產業分析師)

巨額資本投資協助產業綠色轉型

根據IPCC報告,我們向大氣中排放574億噸的二氧化碳當量,創下溫室氣體排放 (GHG) 全球紀錄,2023年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比工業化前平均溫度高1.45 ± 0.12 °C ,碳排放不但沒有減少,反而繼續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但這一切是可以改變的。

食品、建築、時尚、快速消費品、電子、汽車、專業服務和貨運供應鏈佔全球排放量的50%以上。

成功的轉型需要深刻的經濟轉型,需要大規模動員私人資金,根據調查,要實現淨零碳排放,到2030年,全球將需要在能源基礎設施方面增加至少1兆美元的額外投資;到2050年,在所有部門每年需要增加3兆至6兆美元的投資,以透過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來緩解氣候變遷。

同時,從上游到下游,整個價值鏈的關鍵推動因素是低碳技術,低碳技術在不同階段需要量身訂做的工具、研究和開發階段需要財政預算分配和慈善資本,透過大量、有系統的投資,才可能逐漸扭轉持續上升的綠色通膨成本。

中國的減碳做法能為我們帶來什麼靈感?(資料來源:海基會)

中國怎麼做?

超過800家中國大型企業制定了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尤其是在資訊通信技術、紡織和製造業領域,企業正在尋求在國家氣候目標之前實現碳中和,到2050年,中國需要大約26兆美元的綠色投資。

中國的「十四五」規劃預計將投入6兆美元用於氣候變遷相關和數位經濟支持,同時,中國人民銀行也設立價值5,000億元人民幣的專項貸款機構,用於支持科技創新、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企業不僅需要推動最能培育技術進步的產業價值鏈、遵循永續發展報告標準並製定完整的碳減策略,而且還需要了解投資者的需求,確保他們的財務狀況與營收。

而就投資者而言,他們需要了解技術以及現金流的相關機會和風險,才能成為擴大綠色技術和避免綠色清洗的真正推動者,因此,公司與其投資者之間必須建立共同溝通語言。

以阿里巴巴孵化的網商銀行為623萬家小微型企業打造了專案融資平台,截至2022年12月末,網路商家為42萬家小型微型企業提供貸款優惠利率,在推動小型企業綠色發展的同時,為小型企業提供便利的普惠金融服務,網路商銀行將綠色供應鏈小微型企業納入綠色普惠金融政策涵蓋範圍,並根據客戶需求開發了一系列新型綠色金融產品,形成包括綠色採購貸款在內的綠色、數位供應鏈金融產品線。同時,銀行將繼續提供中國大部分的債務融資。

迄今為止,銀行紛紛採取綠色貸款的形式,作為適合綠色交通的貸款。例如,中信銀行透過主導組成國內中長期美元銀團流動資金貸款,為供應鏈中游領先的綠色技術電池企業提供預付融資解決方案,這是為對焦原物料供應合約期限而量身定制的十年期銀團貸款,確保原材料的穩定供應,以及業者在開採原物料時符合永續指標。

其他案例包含中國的綠色股票市場,以簡化綠色企業首次公開發行的核准或備案程序,以及建立綠色企業的綠色通道機制,而中國企業也在海外開展業務,例如瑞士的資本市場,在中國證監會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支持下,創業板成功發行全球存託憑證並在瑞士六所交易所上市,成功融資3.81億美元。

投資印尼鎳資源、歐洲動力電池回收等項目,這塊市場的發展潛力應當相當龐大。

瀏覽 212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