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成長快速的「智慧經濟體」會是誰?|專家論點【Howie Su】

作者:Howie Su(產業分析師)

智慧經濟體的演變與驅動力

是什麼讓經濟變得「智慧」?這似乎可以歸結為以最有效的自利方式掌握最新技術,長期以來,各國一直輪流採用,在18世紀,荷蘭對其作為歐洲最富有國家的地位感到非常滿意,以至於它在​​很大程度上錯過工業革命,而在1780年至1870年間,英國的人均財富幾乎翻了一倍,識字率和預期壽命也大幅提高,取代荷蘭成為智慧經濟體。

現在呢?各國正準備透過矽、人工智慧、感測器、數據等技術的融合,來使其經濟盡可能智慧化。舉例來說,2022年,沙烏地阿拉伯成立了一家公司,投資1,000億美元購買先進晶片和幾乎所有可以想像到的「智慧」技術。隨後可能還會有專門針對人工智慧的額外400億美元基金,一次訂購價值1.2億美元的晶片,以建立高速運算的超級電腦,主要原因在於,沙國注意到未來經濟驅動力並非石油,而是資料與半導體。

沙國近幾年熱門AI新創。(資料來源:Revolveai)

簡單來說,智慧經濟背後的理念是讓人工智慧、5G和物聯網等多種智慧系統協同工作,這種情況更有可能帶來更大的收益和創新,然而,目前這些技術正在獨立發展,人工智慧,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慧,在2023年透過ChatGPT等應用獲得市場目光後,這些模型預計的層次將發展到顯著提高經濟生產力和成長、賦予個人權力並解決重大社會挑戰的程度。

中東與非洲地區成為智慧經濟體的潛力

儘管與世界其他地區一樣,中東和北非地區對智慧經濟工具的採用缺乏統一性和連貫性的策略,但這並沒有削弱該地區部分地區的前景,人工智慧的成長數字有可能達到2030年將達到3,200億美元。該地區已經在使用人工智慧來解決具體問題,包括中東和北非地區飲用水供應迅速減少。日益嚴重的水資源短缺是一個有據可查的問題,預計到2050年,中東和北非地區每年將額外需要250億立方公尺的水,這相當於65個海水淡化廠,其規模相當於世界上最大的沙烏地阿拉伯拉斯海爾海水淡化廠的規模。

目前,人工智慧被用來提高海水淡化過程的成本效益和能源效率。隨著時間的推移,預計人工智慧將更好地優化流程,降低其對環境的衝擊,並協助檢測潛在的基礎設施漏洞。

中東和北非地區的巨大優勢在於擁有廉價的電力和豐富的未使用土地,這兩者都是資料中心的關鍵投入。它應該更快地實現能源供應的綠色化,這反過來又會增強其自然優勢,從而形成一個更永續、成本更低的能源市場。其次,中東和北非地區需要採取更多措施來支持推動人工智慧以包容性和非偏見的方式發揮作用。

目前,大型語言學習 (LLM) 模型的熱門內容中只有 0.7%是阿拉伯語。2023年5月,阿布達比將其AI模型Falcon 40B開源,2023年7月,第一個支援阿拉伯語的LLM Jais發布,2024年3月,沙烏地阿拉伯開發者發布了專門使用阿拉伯語訓練的LLM Mulhem。

事實上,中東和北非地區是世界上一體化程度最低的地區之一,區域內貿易僅佔18%,因此若要成為智慧經濟體,市場規模大小就變得很重要,市場越大,該地區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就越大,中東和北非地區作為一個地區而不是零散地運作,使其更有可能開發出適合其需求的技術,石油資源豐富的國家擁有製定此類政策的資本和人才,但需要將這些作法推廣到整個地區。

瀏覽 193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