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造:迎接臺灣製造業的新契機|專家論點【鄭緯筌Vista】
作者:鄭緯筌(專欄作家,「臺灣電子商務暨創業聯誼會」共同創辦人,前「APP01」網站總監、《風傳媒》產品總監和《數位時代》雜誌主編)
身處於數位時代的今天,人工智慧(AI)已經逐漸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各行各業都受到衝擊與影響,製造業自然也無法置身事外。作為製造大國,臺灣不應錯失這股AI浪潮:我們必須展現勇氣與決心,全力投入數位轉型,以期AI能夠在製造業的前沿應用上發光發熱。
很多人誤以為AI是這兩年剛崛起的新產物,其實我們若回顧一下AI的發展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50年代。當時,AI被定義為一門致力於「思考人造物」的科學。1997年5月11日,IBM公司的超級電腦「深藍」打敗了來自俄羅斯的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Garry Kimovich Kasparov),那是人類象棋高手首次被電腦所擊潰,也引發了AI熱潮。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AI已能應用於語音辨識、電腦視覺與自然語言處理等廣泛領域,成為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動力。
展望近年來全球製造業的發展,AI的應用也日益成熟,甚至已經開花結果。舉例來說,日本VRAIN Solution的Phoenix Vision/Eye系統,運用AI影像技術實現自動化外觀檢查,取代人工目視檢驗,進而提高效率且能避免判斷不一致。他們的DX諮詢服務,更能夠協助製造業在不同營運環節導入AI,除了優化生產計畫和設備營運之外,更全面實踐數位轉型。
除了VRAIN Solution,近年來全球也已經陸續出現AI製造業應用的成功案例。舉例來說,美國通用電氣(GE)便是其中的典範,他們將AI技術導入工業領域中,用於生產設備的檢測維護和自動化流程優化,每年可為GE創造約10億美元的收益。另一家企業西門子也大舉投資智慧製造,運用AI分析製造數據並持續優化流程,創造顯著的經營效益。
許多製造業公司開始將人工智慧的算法導入製造流程中,藉以分析客戶需求,為其量身打造產品。換句話說,這個新時代正在加速AI在製造業的應用。根據市場研調機構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研究報告預估,受到工業4.0技術的快速普及推動的影響,2025年之前製造業AI市場規模將達160億美元。
由此可知,全球AI在製造業的應用熱潮已可預見,並會將為產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革。接下來,讓我們來檢視臺灣製造業的AI機會吧!
在全球AI熱潮的推動之下,作為製造業大國之一的臺灣,自然有能力、也有機會成功導入AI。首先,我們擁有豐沛的製造業基礎,相較服務業,製造業對於將營運流程標準化、程序化的要求更高,其實會比較容易實現AI系統導入。再者,我們在傳統製造領域所累積的深厚的專業知識,若能配合AI技術的進階應用,必能發揮更大的綜效價值。
以近年來正夯的電動車、無人車為例,臺灣在車輛產業領域的車燈、電機與零組件製造等具有相當競爭實力,若能結合物聯網與AI的感知、決策分析能力,勢必能為車輛產業的未來發展注入更大動能。
此外,臺灣具備完整的AI應用生態鏈,舉凡晶片設計、軟體與系統整合可說是通通俱全,加上雲端運算、5G通訊等新興科技基礎,使得AI涵蓋從晶片、系統到服務的每個層次,為推動AI全面應用在製造業上創造最佳條件。
事實上,臺灣許多的大企業早就投入AI佈局。舉例來說,台塑集團從2017年就開始注意到AI浪潮即將來臨的趨勢,將AI應用在工安管理及製程優化,提升生產效率及能源使用率最大化。截至2023年12月底,台塑內部AI專案已立案達1970件、已完成1225件,實際投入22.84億元、年效益61.96億元,可說是水到渠成。
我國政府亦高度重視AI在製造業的發展潛力,像是經濟部、數位發展部等公部門持續透過補助、獎勵機制以及專案計畫等方式,鼓勵業者投入AI研發與導入,期許以AI翻轉傳統產業,提振製造業的全球競爭力,並促成AI落地。
換言之,臺灣具有發展AI製造業的各項基本利基條件,只要積極把握機會、迎接浪潮,未來必能在智慧製造的舞臺上嶄露頭角。
儘管具備有利條件,企業仍需制定切實可行的行動方針,方能真正掌握AI在製造業發展的先機:
1.積極佈局AI人才
人才是推動AI發展的關鍵基石。企業應積極與學術單位合作,培育AI人才,並針對既有員工實施在職訓練,提升AI應用技能。同時也可延攬業內資深人士,組成跨領域的專業AI團隊,擁抱多元人才與文化。
2.重視AI技術累積
AI絕非一蹴可及的技術,企業應持之以恆地不斷發展、累積AI實力。除了重視AI演算法的研發,更要強化資料分析、模型建置等基礎能力。除自主研發之外,也可透過技術授權或與AI公司合作,多管齊下以深化AI實力。
我們可借鏡美國網路巨擘亞馬遜(Amazon)的作法。亞馬遜內部研發人員長期鑽研深度學習技術,從影像識別、語音辨識到自然語言處理,皆有長足的進展。該公司同時也透過收購等方式,快速擷取AI新知。根據美國華爾街日報3月27日的報導,亞馬遜宣布已向人工智慧新創企業Anthropic追加投資27.5億美元,使得總投資額達到40億美元。亞馬遜的高瞻遠矚,有助於持續厚植該公司在AI領域的實力。
3.實踐跨國與跨產業合作
在推動AI與製造業的結合上,諸如中國大陸、印度與東南亞市場潛力相當可觀。因此,臺灣企業不妨先與國外業者合作,在當地發展智慧製造業務,累積實戰經驗並尋求商機。未來再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將AI融入全球產業鏈之中。
事實上,已有不少台商採取此一策略,先在大陸、印度和東南亞布局AI智造。透過與當地業者合作,台商不僅可學習AI製造應用的實戰經驗,更有機會搶先在充滿競爭的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4.建構完整生態系
若想要真正發揮AI在製造業的價值,絕非單一企業單打獨鬥可以達成,而需要有完善的產業生態系共同推動。企業既要自身投入AI研發,也要與上下游廠商密切合作,建構從技術、產品、解決方案到整合服務的垂直整合體系。
在這點上,台積電可說是成功的典範。台積電除了持續在晶片設計領域推進AI運算能力,更積極整合軟硬體,打造端到雲的AI運算平臺。並與眾多產業夥伴合作,構築涵蓋車輛、製造與金融等領域的生態體系,協助將AI技術充分落實於實際營運場景中。
5.規劃全面數位轉型
AI在製造業的應用,不應只侷限在單點系統,而是要擬定路線圖,持續深化到營運各層面,進而實現全面數位轉型。舉凡生產線自動化、智慧供應鏈與遠端服務等,皆需要透過AI來優化並創新,方能在競爭中勝出。
在數位轉型的道路上,美國通用電氣是值得學習的典範。該公司運用AI分析機器狀態,預測故障及提供維修指引。同時,利用機器學習優化產能並縮短生產週期,也透過數位孿生技術模擬不同生產情境以求最佳化等。
整體而言,AI智慧製造為製造業帶來革命性影響,臺灣企業若不想在此世界舞臺缺席,就應該審時度勢、制定明智策略,透過AI技術實現全面數位轉型,方能在未來的智慧製造浪潮中持續領先。
AI浪潮迅速來襲,製造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機遇與挑戰。臺灣的企業倘能積極作為、因勢利導,勇於以創新思維導入AI於製造營運,定能展現傳統製造實力與嶄新科技力量。換句話說,惟有與時俱進、精益求精,方能乘勝追擊,在智慧製造的時代成為全球製造重鎮。
瀏覽 64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