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 Journey 32歲旅宿業接待員轉職 iOS 工程師之旅

圖片來源:freepik

文/Dogpa Chen

是的,在離開前一份工作近八個月後,陸續收到轉職工作後的錄取通知,在跨過32歲時迎來一份不錯的禮物順便過個好年。如今已經收到第一份工作的試用期通過,加上發文的今日一年前是離開旅宿業的那天,透過這天來分享轉職之路順便回顧這一年來的故事,不妨喝杯茶慢慢看吧。

背景資料

前一份工作離職時年紀:

31.33歲

文憑:

私立科大休閒運動與健康管理學系(一般人俗成的學店)

工作經歷(近到遠):

上市旅宿業大夜班櫃檯4年

Uber 司機 0.5 年

澳洲打工度假 2 年

公家機關約聘 1 年

相關證照:

雅思 G 類 Overall 5 、Toeic 870 金色、日檢 3 級、華語導遊領隊考試及格(未受訓)

轉職緣由

一直都覺得人跟人的互動相當有趣,所以在過往認為旅宿業是個能跟許多人接觸的職場,投入之後雖跟自己想像差不多,但是漸漸的理解到這份工作內容在逐漸上手後,無法透過經歷與資歷獲得相對比例的薪資成長。唯一的好處是大夜時刻沒人時可以鑽研自己想鑽研的知識,日檢半年從 0 到 N3,多益 8 個月從 465 到 870,都是半夜趁著閒暇時間唸書換來的。

而在旅宿職涯過程中,開始看到一些無人櫃檯的飯店走進我們的世界,這讓我想到過往第一隻 iPhone 上市時,你無法體會到在未來十幾年後,手機的應用已經來到一個當時無法思考的領域。又將這樣進步模式放到無人櫃檯的狀況,AI 應用崛起、軟體成本增加,未來某一天人力成本高於無人櫃檯的成本,試想未來的年紀,我應該就是第一個回家吃自己的職業。但高級飯店應當能保留人的存在,畢竟服務業能給予優勢的,還是在人的進退應對。但深謀遠慮是一個不得不的思維,看到這樣的狀況更加深我應該轉換跑道的心態。

曾經有收到升遷的邀請,但我認為加那幾千塊開始要去承擔不符比例的責任與「叫你主管出來」的這種壓力,我婉拒了。你可以說我廢。沒錯,我就爛。

加上疫情漸起,這條看似永無止盡的防疫道路,會到何時才能結束,連我自己都無法給自己答案。這樣的職涯我想是時候暫時告別,轉換到一個能夠透過努力、經驗、資歷等等能與年紀增長抗衡的職業。畢竟中年失業也是一個必須思考的一個危機,安於現況最大的危險就是遭受衝擊時無法再起。

科技時代的進程總是會淘汰與創造職位,我們能否在發現職位即將消失前作出應變,我認為是重要的一件事情。身為每場 Apple WWDC、硬體發表會都熬夜看的我,看到了 Apple App 開發的可能性,就這樣的我選擇這條路成為我下一個職涯的發展。

學習過程

我非透過一些以求職為導向的班級作為我的出發點,原因在於我的年紀已經超過 30,多數政府補(免)助(費)已經無法辦理,若要參加類似課程就是起跳十萬左右,如果你低於 30 歲,我仍建議你去參加政府免費補助的資策會或是相關的課程,畢竟能不要錢就不要錢。也曾申請 App Work School 兩次,但申請未果。所以我只能找到其他方法來學習。加上我的目標導向是 iOS,若是一般網頁開發應該會有更多的資源與課程,我大蘋果畢竟不是許多人使用的程式語言,所以這又帶來了更大的限制。但相對的人少競爭者也少,這也是利弊之下所帶來的其他面向。

2020/11:

參加 iOS 彼得潘入門課程,先說明非業配,畢竟你也不會拿到優惠碼。推跟不推的理由我都會接續說明。

這是第一次接觸 iOS 開發,在完全沒有接觸過程式語言的狀況下理解 Swift。幻想總是比現實簡單,所以在幾堂課之後我就被 IBOutlet、IBAction 給擊垮了。後來就在電腦前當作配飯的影片,到最後完全聽不懂的狀況下默默聽完,但第一次的結果,我只知道我的心情跟下圖一樣。

就這樣我遭到極大的打擊完成課程,我開始懷疑自己這條路是否選擇正確???這個時候我先暫時放空。

2021/02:

彼得潘的課程某些層面帶來打擊,但我仍要跨過那些障礙。透過朋友的引薦,申請師大數學系程式設計課程,邊排班上班邊到師大假裝自己是大學生跟著一票年輕人旁聽程式設計,在楊老師的教學下透過 Python 理解程式語言的基礎,慢慢理解了迴圈、常數、變數、判斷式等等的基礎應用,期中考透過 Python 解析一堆根本不知道的數學公式,對於學店文組生來說根本是自殺的過程。但撇開海龍公式微積分無窮迴圈等數學,在程式設計的基礎已經慢慢看到雛形,期末考也完成了一個渺小的骰子遊戲,取得成績完成旁聽。

2021/05:

疫情正嗨時剛好身處防疫旅館的我因為一些光怪陸離的事情正式離開旅宿業工作,全心投入轉職。

2021/07:

與彼得潘再續前緣。通常在一般的狀況下,課程上過一次後要再上通常都是需要再次繳費,但彼得潘的課程相當佛心,如果你有想再次學習,只要上過他的課,就可以解鎖特定條件後再次聽課不必再繳錢,這麼有趣的教學者我還是第一次看到。至於是什麼條件就自己去查,網路上有資訊避免業配嫌疑。

所以我又再來一次的理解 Swift,透過師大程式設計課程的洗禮,基礎的一些模式已經理解。而接續的難題就專注在 Swift 本身,UIKit 的運用、元件的理解、Delegate、DataSource、網路串接、JSON、CoreData、UserDefault、生命週期、optional 等等關於 Swift 的知識,一開始也是一隻半解,但透過彼得潘的協助我慢慢的理解到這些詞彙所帶來的真正意涵。真的卡關的時候彼得潘的 Line 就是你理解問題的最後一個救命丹,你會得到解答,但我認為在真的找不到答案再打開這個求生寶典,多數時候 Google 會救你。有時候懂事一件事,能真正從自己口中說出來是一件事。所以要如何跟別人說你知道了,我的方式是透過 Medium 紀錄,這也是彼得潘所推薦的一個方法。而這個方法也給後面的面試帶來一些契機。

另外也得很現實的說,因為彼得潘不是以求職為導向的課程(ex資策會、緯育、AppWork School ),雖然他可以 24hr On call,但學習的狀況仍然需要靠自己來前進。若是沒有強大的自學能力或是動機,很大的機會就會無法成功轉職,但僅是單純要理解 Swift 運用我非常推薦。
本篇也不是業配,所以請自行斟酌我的文章,真的沒有動力卻又有轉職慾望的,真的建議你去申請資策會、Appwork School 或是其他的求職導向課程或是免費資源,會給你帶來比較大的協助跟幫忙。

2021/09 — 2021/12:

重新一輪認真聽完彼得潘的課程後,接下來就是自己的事情了。透過 Medium 記錄自己所學與記錄整個過程,也當作自己的知識庫使用,成果相信點開我的 Medium 會看到答案的。每天起床後大致就花 8 小時的時間紀錄跟研究 Swift。剩下的時間就放空跟看看英文新聞頻道跟持續保持閱讀。其中遭遇到 2013 Macbook Pro 開發太慢的問題,於是就透過朋友買到一台教育價 M1 Air,整個開發速度與體驗就是另外一回事。沒什麼特別就一直維持這樣的自學模式。逐步完成彼得潘課程內設定的作業與理解 Swift 其他內容。

12 月初繳了 3400 元保護費給果爸爸上架了一款 App 之後認為大致該學習的粗淺知識已經具備,剛好因緣際會下就開始丟履歷了。

2021/12–2022/02:

這些時間大致上就是不斷地打開 104,收到面試邀請就去,這段時間的一些記錄會在下一個部分詳細介紹。

面試之路

首先提供一組關鍵數字:256/10/3。

大致開始丟履歷的時間是在2021/12月初開始,剛好在 iOS 社群有看到有公司在徵人標榜無經驗可,想說開始試水溫,畢竟自己的規劃大概也是半年自學接著再花半年開始面試給人家洗臉確定自己的能力是否真的能成為一個 Junior 工程師,若是不行就邊面試邊再自學。面試的過程中透過 iOS 社群的群友幫忙審閱我的履歷以及 CV,非常感謝這些善心人士給予履歷的提點,也知道自己履歷的一些改進之處。

關鍵數字 256:

是從開始投遞履歷到逐漸收到面試以及錄取通知,我在 104 所投的履歷。

沒錯,我就是透過海投的模式來進行求職,畢竟我沒有經歷、人脈、學歷等資料,透過自學的方式來求職,相對被看上的機會本來就少。這讓我想到「做自己生命的設計師」這本書裡面提到,透過網路求職是最浪費時間的一種方式,但我現在也只能這麼做了。CakeResume 也有投但就沒有詳列數字,基本上可以先算 5 間左右。

關鍵數字 10:

是接到面試通知的公司數量,從上面的數字來看邀請面試的比例相當的低,下方將「依照第一次收到面試邀請時間」,排列分享受邀面試的公司心得,隱藏目前就業的公司。

精誠資訊

一面:視訊面試面試官一位 HR 一位,一開始先自我介紹,接續開始關於一些關於非本科出生與轉職的疑問,其中有趣的是 HR 搞錯了我的履歷以為我是資策會出來的學生,導致另一個面試官問我為什麼當初會選擇資策會,我整個黑人問號,直接回應我是自學沒參加任何以轉職為導向的課程,HR 才發現自己放錯。後續互動還算良好,互相問了一些技術類的問題與一些題外話,直接約到公司二面。

二面:公司現場面試,先在 B1 寫邏輯測驗,寫的過程中還可以聽到隔壁桌在討論專案,非常考驗專注力。後續技術主管與專案主管面試,再次自我介紹與探討專案與我的作品集,彼此詢問探討工作上的發展與願景,以及 Swift 版本的運用,技術主管非 Swift 出生所以能聊的有限,算是要新建一個團隊所以要找人,沒啥壓力問題大致也在一面都了解完,面試完專案主管有大致帶我看了一下公司後結束面試。

結果:感謝函

烏龜移動

先收到測驗題目,因為不難所以中午收到下午就回傳測驗,過幾天收到感謝函。覺得相當有趣,但就是一個經驗。

結果:感謝函

凱衛資訊

一面:公司現場面試,單位主管一位。先自我介紹後大致說明職務內容,接續請我展示作品與上架作品。後續討論關於公司發展與競爭對手的一些差異性,有提到會邀請面試是因為自己一個上架產品有用到類似的套件,所以邀請我來聊聊,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單位主管對於技術的追求。約一週後收到二面邀請。

二面:現場面試。專案主管。看到自學過程與時間表示跟外面轉職班的學生差不多,因為他自己當過轉職班的發表評審。但就自學的面向來看自主性更高,因為一面單位主管已經討論完很多 Swift 技術類問題所以大多是在聊其他的面相,也是兩個多小時收穫滿滿,也有詢問一下這個產業目前的現況以及自己的一些疑問尋求解答。也有討論現今社會現象,至今仍非常感謝這位面試官的時間。過程非常愉快。

結果:無聲

某交通運輸器材公司資訊子公司

記得是有簽協議,所以考量後只講結果。裡面唯一一位 iOS 工程師也有參與面試,也有互相交流一些開發的問題。

結果:感謝函

達城大數據

一面:現場面試。先寫三十分鐘的 Swift 紙本測驗,接續測驗技術主管與 CEO 個別面試。技術主管因為 Swift 不是專業領域所以大致詢問一些簡單的 Swift 問題,有說明因為是新專案有承接美國訂單,需要虛實整合搭配 App,所以要找一位 iOS developer。有提到按照我自學態度應該可以補上相關領域不足的地方。CEO 面試則是討論公司未來的發展面向,也有提到過往的經歷多年的面試經驗後,希望能找能教也願意學的人,有時候太專業的人反而會有太多個人意見影響團隊,尚未加入這個領域無法體會但大能知道那是什麼樣的感覺。整個面試過程融洽,也得知 iOS 在區塊鏈的運用狀況。

結果:錄取

瑪黑家居

一面:現場面試。技術主管與前端主管。自我介紹後大致說明公司狀況,因為公司進入收獲期,想開始將使用端從網頁延伸到 App,所以 App 要找新的人來進行開發,但沒有要一次到位就做出類似電商規模的 App,有一定的 App 目標要慢慢達成。有展示個人專案與作品,大致理解我的目前開發程度,大致詢問了一些開發流程的問題與是否有隕石流開發的狀況,因兩位面試官都頗年輕所以另外有詢問整個開發團隊的年紀大致落在 30 左右。可能會招募一到兩位 iOS developer,視情況決定。約一週後收到二面邀請。

二面:現場面試。人資主管面試,先自我介紹後討論之前離職的原因以及是否聽過瑪黑家居,沒有討論到技術相關的問題,會知道面試官是人資主管也是在確認一些福利等相關議題等該面試官才主動告知,否則我只會知道名片上的職稱不是人資主管。

結果:無聲

研能

一面:現場面試。單位主管與 Team Leader。自我介紹後主管說明因為看到我的部落格而感到興趣而邀請我,簡單介紹公司的狀況,因為公司內 iOS developer 準備離職想找一位進行交接,Team Leader 因為是寫安卓,所以也比較沒有iOS相關專業可以探討,但可以感受到單位主管的包容度。有說明基本上不要寫出 shit code,怎麼完成專案與任務基本上他不太注重。感覺有點像跟安西教練(態度而非身形)在佛系對話。有提到順利入職的話大概一個多月可以交接,先維持專案等待未來新專案,所以可以先把藍芽與 iOS 開發相關知識補足。

結果:錄取

和泰聯網

一面:視訊面試,因為個人因素有調整面試時間,對方也有答應。一位 iOS developer 與技術主管。自我介紹後詢問一些關於 iOS 開發的相關知識,是否會 RxSwift,回覆不會。另外詢問關於他們產品的 App 首頁,如果是我會怎麼刻出來,另外有問印象最深刻的 WWDC 發表會內容,提到 SideCar 的運用。接續單位主管面試,詢問是否加班以及在專案遇到主管插件要先完成的狀況會怎麼調適,依照自己的想法回答,但我在面試這麼多間公司第一次是被問關於加班的看法,也是覺得有趣。

結果:感謝函

聯合報

在陸續確定拿到幾個錄取通知後接到電話,距離自己丟履歷應該已經超過三個禮拜有了,但因已經有幾個選擇列入考慮,考量到面試流程的時間與上班地點的取捨後直接婉拒面試邀請。

關鍵數字 3:

為收到錄取通知的公司數量。因為有些錄取公司有薪資保密協定,只能說本薪都比之前旅宿業本薪津貼餐費全部加完還要高。綜觀 256 最後收斂到 3,可以看到大概只有不到 1% 投出去的公司會得到想要的結果。但對於無經驗轉職的我來說也只能這樣硬做。網路求職始終會有效率的問題存在,這在某些書上也有探討,但我相信之後這樣的情況會慢慢逆轉。

面試回顧心得

部落格文章與作品集:

嘗試換位思考,若是你身為人資,在面對一個尚無經驗、求學經歷也沒有相關背景,卻來丟履歷的人,要怎麼佐證他是一個可能合格的人選?這時只能透過一些佐證來證明這個人可能適合這份職缺。而部落格文章與你產出的作品就是你能提供的證明,記得一半以上的面試公司都有看作品集,透過這樣的方式來佐證你的能力,而大概 1/3 的面試官都有提到我的部落格,這也是另外能夠告訴別人你在這條路上所學到的經驗,而且這也能當作你未來的知識庫。
還記得有一位面試官跟我提到他不需要再考我 Junior 相關的知識與能力,因為我的部落格已經能顯示我目前的知識水平,所以這也是一個讓別人知道你的能力的一個方式。這過程當中遇到一些困難我也是回到看自己的文章找到可能的解法。

動機與態度:

很多面試官都好奇我為何會從旅宿業轉換跑道,說明完我的理由大致面試官都能理解,而更重要的是什麼樣的動機驅使你從 0 開始學習並且取得渺茫的面試機會,經濟考量可能是一個很強大的前期原因,但我想更重要的是將一個東西做(搞)出來的那種成就感。而不選擇開發網頁而開發 Apple 的 App 也基於果粉的角度出發。你的態度若是已經準備好,相信會反映在你的行為上,很多人認為轉職無法成功,是因為他們在態度上第一步就放棄了。
你要如何說服面試官你自己是有能力、熱忱在這條路上前進,態度跟動機會是一個很強大的突破點。記得有一個面試官的一個問題,「你要怎麼證明你喜歡開發而不是單純因為預期收入比前一個領域高?」我的回應是我可以每場蘋果發表會跟 WWDC 都熬夜看,而一般人只能睡醒看別人的文章,而且我期待每次發表回帶來的突破與可能。所以動機跟態度我認為相當重要。

英文:

剛好自己之前面對英文時有想要提升,考到金色,所以有些面試官看到我的英文成績後都有特別提到這件事,我想這也是我一個隱形的優勢。畢竟我們不知道在開發的工作者中英文能力水平究竟在哪裡,但我看到了我的成績吸引了他們的注意。若想知道我怎麼從 465 分考到金色,可以去 PTT 多益版 A 我 ID。

平起平坐:

在這個部分我指的是與公司面試官與 HR 的彼此地位以及態度,多數面試公司的態度都還算正常,但我也有遇到很瞎的事情。在 104 收到面試公司請我回電討論面試時間,回電之後邊看履歷邊跟我說你會 Unity 嗎看你好像沒有寫耶,如果不會可能就沒有辦法進行後續面試喔。我整個又黑人問號了,那請我回電的是誰?整個笑死。
所以在轉職的路上面對全新領域請保持正常的態度,一開始我因為沒有資歷跟經驗比較保守,後來認為彼此都在互相面試的狀態,沒必要把自己的地位擺的比較低,對於一些看似莫名的面試問題也可反問回去,我覺得不用被別人欺壓只因為我們是無經驗轉職的人。

轉職成功的自我探尋

充裕的預算:

夢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能否有一筆不必擔心下一頓餐在哪的資金相當重要,畢竟轉職最快的方式就是全力投入到那個領域當中。如果你要邊維持原本工作邊學習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時間上回拉長到兩倍或甚至三倍的時間。已經超過三十歲的我只能用最快的方法轉職,所以我準備了一年的資金來面對轉職。給自己一年的時間好好準備,如果一年還沒辦法完成基本上就是自己的問題了。
所以想要轉職的話,我認為第一步是要有安穩的心態來度過沒有收入的日子。

強大的理由:

是的,我自己的一個強大的理由就是我不想在固定的在前份工作的領域中領那樣的薪水,這是我的第一步。所以我給自己一個很大的理由脫離前份工作的領域。那是一個收入永遠不會成長的地方,要成長可以,但你必須面對不合理的工作量。而且也待了四年,你會發現到天花板就那樣了,看了看也就是那個樣子,更何況我前份工作的公司還是上市櫃的公司。
旅宿業除了熱情我想沒有其他原因可以使你留下奮鬥了。與其這樣不如去個有成長性以及有未來性的領域。剛好在前份工作遭遇到奇耙的事件所以也迫使我直接離職面對轉職這件事情。

無止盡的熱愛:

剛好自己對於開發跟蘋果的產品有著極大的熱愛,所以可以投入非常多的時間學習而不會感覺到疲憊,自學的過程中我也是一直遇到卡關的地方。

但當你學會跟理解之後你會得到滿滿的成就感,這就是給你帶來更多的動機但緊接著又會遭遇到困難而卡關一直重複。而程式語言一直會遭遇到迭代的問題,有些功能或是版本到了未來的某一天就會不再使用或是消失,這也是你必須要面對的,這也被迫必須要持續學習新技術與可能性。
對於只求穩定的人這樣的模式反而帶來更大的痛苦,但對於我來說可以有更多的新的可能以及嘗試,就會想要嘗試看看。如同木工一樣,可能一開始是用釘子接合,但學習到新的技術可以不用其他工具就將木頭組合在一起。經驗不斷累積也變得更加強大。個人預估這幾年蘋果應該不會消失在我們的眼前,所以這也是我持續投入的一個原因之一。等到哪天蘋果消失了,我們再說吧!

異於常人的自制力:

對於自學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運用自己的時間。沒有老師逼迫你學習,沒有同學給你進度的參考,一切的一切都在於你自己。我今天該做什麼該學什麼都在自己的掌握當中,對於沒有自制力的人,可能點開一個 YT 的自學影片之後,可能就去看發燒影片了。所以如何控制自己成為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我透過 Check List 的模式來檢查每天自己的學習以及生活狀況。

上圖是自己 2021/10 的 Check List。如果那天那件事情沒有辦法打勾,我就會變得很慚愧跟內疚。每天起來就是要將這些事情打勾完成,這樣一天才不會平白浪費掉。
透過目標導向來完成想做的事情,而這樣某種程度算是自己約定自己,就不會被其他事情給拖著走了。而每個月我都會設定每個月應該要完成的事情,單個月看你會沒有什麼感覺,但時間拉長到半年或者是一年,你會看到自己的一些改變與成長。

結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樣態跟人生目標,對於我的方法跟經歷只能透過文字傳遞,而實際上要朝什麼方向跟做什麼決定,始終在自己個人的決定。希望透過這篇分享,能激起你們一些關於自己想做卻還沒做又或者是不敢做的事情。
人生苦短,盡可能地去試試看任何事情,失敗了也可以勇敢的說出你已經很努力了。如果可以,請朝自己想成為的自己靠近點。未來還沒結束,我的開發者之路也持續前進。持續加油!!

本文由 Dogpa Chen 授權轉載,原文連結

瀏覽 1,583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