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長姊帶路】2024 前端工程師求職經驗

原標《【前端筆記】2024 年與 Hahow、AsiaYo、Pinkoi、91APP 以及其他公司的面試紀錄》

文/Chengcheng Hsu

前言

從 2022 年 1 月我踏入軟體產業後的 2 年又 3 個多月我再次選擇投身到自由市場大喊著 trade me,當然我不像是 NBA 頂級巨星會被交易,而是我想讓每個公司/人資/獵頭都知道我在求職,竭盡可能的來釋放這樣的訊息來找到適合的職位,畢竟現在求職資訊很分散。大約 2024 年 3 月中開始求職,找到 5 月有 offer,都是找偏前端的職缺,但因為有些邀約是後端或是全端,不過只要不是太奇怪的也都會想去了解。

【學長姊帶路】2024 前端工程師求職經驗
總共是投遞約 37 家,拿到面試 41 家,實際去面試有 12 家。

求職管道

  • Cakeresume: 投遞約 27 家,拿到面試 6 家 。
  • 人力銀行:投遞 2 家,拿到面試約 28+ 家(多是主動邀約)。
  • yourator:投遞 5 家,拿到面試 0 家。
  • linkedin:沒投遞,主要是曝光給人資/獵頭,實際拿到面試 4 家。
  • 其他:投遞該公司自己的招募網站 3 家,拿到面試 3 家。

所以總共是投遞約 37 家,拿到面試 41 家,實際去面試有 12 家。

linkedin 曝光,主要是想看看和我 connect 的人資或獵頭有沒有看到,最後是 3 位獵頭有聯絡我

個人背景參考

成大交管所畢。第一份是做電子產業生管有二年的經驗,接著轉職,做前端工程師有二年四個月的經驗,多以 React 開發和維護 Web,後半年比較常使用 React Native 來做 App 的開發。

有面試的公司

標題上那些公司只是列舉大家比較有聽過有名氣一點的公司,但不一定有聽過就代表那職缺就是好。而以下就是紀錄我覺得印象比較深刻的,有客觀的事實也有主觀的偏誤,加減看看就好。

Hahow

yourator 發現並走公司的招募流程

  • 公司職缺簡介:這是一家主打學習的平台,就是付錢就可以在上面看影片上課,有些直播是免費的,這應該是新的功能,但這是 B2C,這次職缺是 B2B 的,是給企業內部員工使用,也是可以上課,應該是會有個後台去監測企業員工上課情形,要找使用 React 然後程度偏 junior 到 medium 的人選。
  • 面試過程:有三個階段,第一關是線上面試(他們沒開視訊),第二關給你一份作業用一個星期來做,第三關應該也是面試,可能會考一些技術,這就不清楚。我在第一部分除了 BQ 的問題還有被問到瀏覽器在選染畫面時如果有卡頓你會怎麼處理,以及 rerender 會怎麼處理等等效能上的問題。我也有對於他們公司做一些開發流程/使用技術上做了解,怎麼跑 sprint,技術文件產生的時間點等等的,都能得到答案,作業的部分會把你加到他們的 slack,有問題就直接問,作業需求基本上不難,但難的是你不曉得其他人做得多厲害,但總體算是滿愉快的面試過程。
  • 面試結果:感謝信。
  • 面試反思:是在繳交第二關作業後被終止面試的,我覺得我已經盡可能的做這份作業了,當然一定可以找到改進的部分,但畫面部署什麼的都做了,加分題也都有做,不過還是鎩羽而歸,所以也想看看到底是要多厲害的人走到最後,因為有寫作業,hahow 還是有給予回饋,我覺得算是有心,之後我會以他們的回饋再去加強。

AsiaYo

cakeresume 發現並用 email 走後續流程

  • 公司職缺簡介:做訂房網站的,類似 booking.com/Agoda/ trip.com,只不過就是耕耘在亞洲,找使用 react 的 junior 面試者。
  • 面試過程:有兩關,第一關給你一份作業,在三天內做完,刻一個訂房網站其中某部分的元件,作業出得很不錯,因為安排上會先給你做兩個元件需要的 functions ,然後再將他應用到刻的畫面上,如果是工作一段時間的人來做作業絕對不難,但寫得好不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第二關就是他們的 tech manager 的線上面試(他有開視訊),開始他會分享螢幕,因為面試的當時是 4/3 大地震後一直有餘震的期間,他有說如果等等有地震的話是可以直接離席沒問題的,算是有照顧面試者,然後就直接開你的 github 作業來看,連自我介紹都省了,你要對於你寫的 functions 以及切版來解釋,是否有可以加強以及重構的可能。接著進入技術題,面試官會開一些 js 檔案,然後你要說這會印出什麼或是這題會要考什麼,我覺得這種看 code 的方式解釋技術滿好的,不然很多時候就是背答案而已,然後就換我問了,就只有一次面試。
  • 面試結果:感謝信。
  • 面試反思:我自己在回答那些技術題目我八成都有回答,但有些確實回答得不夠肯定,或是有些題目我明明知道他背後的原理,但當下就沒辦法回答出來,在面試官提醒下我才知道那是要考什麼,例如 hoisting,但在這過程當中面試官給予的回饋很立即,也很明確,像是怎麼樣的寫法會減少時間複雜度之類的,也是一個很好的面試體驗,可以知道自己哪方面不足。因為面試流程拉比較長的關係,投遞履歷到面試約一個月,若之後要投的話可以先投這家,最後才不會落到最後有 offer 這家還在跑流程的情況。

Pinkoi

yourator 發現並走公司的招募流程

  • 公司職缺簡介:有跟很多設計師合作做選物的電商,找使用 React 的junior 候選人。
  • 面試過程:時間軸是 2024/4/9 投遞履歷,2024/4/19 收到線上邀請測驗,要在時間內完成測驗,有是 2 題 coding 測驗,印出星星以及處理字串的題目,2 題技術選擇題,2024/4/22 完成線上測驗,2024/4/26 他們發送線上面試邀請,2024/5/2 線上面試,有兩位前端來面試,一開始先自我介紹,再來就是投影片題並搭配 codesandbox ,這階段因為面試趣有人有分享可以參考,所以這階段的回答就照準備的來應答即可,所以我全部都有回答到。再來考分享螢幕線上切版,一樣搭配 codesandbox,主要是切一個包含圖片的評論區,並且在他們官網上找尋 api 並複製 response 到 codesandbox,我是不太清楚為什麼要找尋 api 拉,由於我過去都比較常寫 React Native ,Web 的已經忘了要怎麼處理圖片比例和處理資料並渲染,我覺得我在這部分肯定拿很低分,不過我本來就是應徵 Web ,考這樣算是基本的很 OK,是我自己沒有準備把握好。最後還有人資會和你問一些 BQ 的問題,包含問說剛面試的怎麼樣,給自己 1–10 評分等等的。整場面試從早上 10:00–13:30 整整兩個半小時,中間有休息一下,不過真的有累。
  • 面試結果:感謝信。
  • 面試反思:我覺得沒拿到 offer 也算正常,在切版題發揮得沒有很好,在寫的過程可以看 codesandbox 的錯誤提示,我就是沒有看所以很卡。我覺得這場的面試官給我的感覺沒有很好,有點高傲的感覺,但如果有機會共事可能不一樣,面試最後有問說我哪裡可以改進,他們說確實有些題目要先思考過用更有結構的來說明,而不是想到什麼就講什麼,而且要假裝他們不是工程師,盡可能白話的來解釋。

91APP

cakeresume 投遞,但他們用人力銀行約面試…

  • 公司職缺簡介:協助有貨的業主建立電商,也就他們強調的「虛實融合(OMO)」,online merge off-line。全聯、康是美是他們的客戶。
  • 面試過程:沒前測,第一面是線上的,前端主管會問技術題,都是口頭問,接著約最後一面,一開始人資會問一些你的工作狀況,為什麼想轉職等等。再來兩位前端的主管會來面試,會先介紹一下他們公司在做什麼以及職位會需要做什麼,再來是白板題,第一題是加入購物車的頁面,並給予一個 data 的 object 那這個 component 的資料流怎麼設定,會看你會怎麼規劃切版,第二題是一個 object,會需要找是 name 的 key 並吐出該 value,這題說出用遞迴就可以開始寫了,過程當中前端主管有特別強調不需要很詳細的寫出來,他們應該是很注重你怎麼思考和作答,過程當中也會協助你來作答,這部分我覺得體驗很好,切版我覺得我應該可以拿八成的分數。再來就是對於我過往工作經歷的提問,算是滿 BQ 的問題,最後是我的提問。
  • 面試結果:感謝信。
  • 面試反思:這間我覺得真的不太曉得沒拿到 offer 的原因,可能過程當中回答得不夠流暢有自信,不然就是我預期薪資不符合我的表現之類的。

其他的面試流程比較簡單就不條列:

citiesocial

頑童瘦子最近有幫廣告的那家,是緯來旗下的電商,有兩次面試,第一次會就過去的經歷聊聊,在過程中有聊技術怎麼使用,工作中的處理經驗等等,第二次會和 CEO 聊聊,但我是一面就感謝信。

健康益友

他們的業務跟我前一陣子做的醫療相關的 APP 很像,使用的技術也跟我一模一樣,過程中也是就工作經驗聊技術等等的,最後無聲卡,其中我有問一題是他們的 APP 已經很久沒有更新了,中間在做什麼,他說 4 月會更新一版,但目前 6 月了還沒看到,看起來也是滿隨性的公司。

統一超商電商

在面試前有一個人力銀行的性向測驗,一百多題,寫到有點不爽,而現場面試只有一面,到現場人資就帶我到 IT 部門,而面試是和他們約 4:20 ,我記得是到 4:50 才進到會議室面試,中間也沒告知會延後多久時間算是滿不 OK 的,面試者有兩位,一位像是人資,一位應該是技術主管,有自我介紹,有問技術題,然後有兩題白板題,一題是切版,一題是寫時間轉換的函式,過程我覺得比較沒有互動性,就是我寫完後並沒有其他回饋。然後我以為這個職位是要接觸 iopenMall 的業務,詢問主管時他才說不是,說是還沒曝光的,但也沒有清楚的說明是要做什麼,不曉得在神秘什麼,所以整體來說是滿模糊的,最後我覺得不是很對我想找的氛圍就結束了這次面試。

三維人 3drens 車聯網

一直在求職平台看到這家,這次想說來挑戰看看,他們是做車隊營運管理的,包含訂單指派、路線規劃、貨態即時追蹤、駕駛管理與行為評分等等的解決方案,國內合作過的對象為 yoxi、PChome 和一些中小型工廠,也有國外客戶。與人資的第一面,我覺得我 BQ 回答得不錯,最後也問說有沒有可以改進的,他自己有說一些他覺得是雞蛋裡挑骨頭的話,結果收到感謝信,可能我真的預期薪資真的開太高。

鴻海富智康、緯創軟體

有面試邀請,但因為要填人資系統太麻煩,要先上傳成績單或是填寫預期薪資等等,就先婉拒了。

聯發科

沒面試邀請,但有以 email 投遞履歷,但沒任何回覆。

台積電

沒面試邀請,但想投遞去了解,不過一樣要先填寫人資系統,最後還要寫推薦人至少兩位,必填,這也比較麻煩,放棄。

面試過程的策略/心態

  1. 曝光和行銷:因為我有兩年多的開發經驗,我想在軟體產業還不算太菜,但如果時間軸拉長到這個產業要做三十幾年,確實還是菜,不過這次求職我的策略是盡可能地曝光並且在面試時盡可能的行銷自己,想要在市場拿到好價格,不被 low ball,而談薪資的過程可以寫成另一篇心得。
  2. 市場與投遞順序:在面試兩三週後確感受到市場不好,公司開的職缺算少,求職者多,可謂僧多飯少,本來覺得要把喜歡的公司放在後面,但覺得找公司或是公司找人都是有很大的認知偏誤,以及與其他求職者時間上的錯置,雙方要找到最適合又最符合的真的是難上加難,所以就變成喜歡就投就面,沒在管是否要把喜歡的放後面。
  3. 履歷和技術解釋:在面試兩三週我覺得我的履歷沒有問題,因為如果都能被這些公司注意到,我覺得應該不算太差,不過在這次求職我了解我實踐能力是沒問題的,但我在解釋技術/實踐技術的細節上確實是我要加強的部分,所以我很清楚我的優劣。
  4. 要找的公司要有怎樣的流程:最好是要那種覺得有考技術、切版或是算法題的面試,這樣才能篩選掉一些只會回答 BQ 但實作上不強的人,算法的話我覺得考 easy 的完全沒問題,但如果考 medium 的就有點太難。
  5. 參考面試:有用面試趣看一下評價以及會考的東西,當然有的公司會沒找到。
  6. 心態:這一段求職我一直都是保持著覺得面試很有趣的心情來走,想試試看自己在市場上剩幾兩重,因為這是屬於我的獨特經歷,也是能夠從中好好審視自己的不足。
  7. 希望的團隊氛圍:不會去貶低別人的技術,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狀態,在團隊分享的時候不應有壓力,並且會一直在意怎麼樣可以讓產品、人的成長、工作流程好的工作氛圍。

轉換跑道的原因

除了薪資,這次想轉換工作/離職的原因在於上一間公司是一間接案公司,相較於產品導向的公司,其商業策略是搶快,比較少在乎你的程式是否寫得多好,也就是先求有再求好,所以人員的配置上並沒有比較 senior 的工程師可以就你寫的程式有 code review 或是給予專案架構上的建議,所以這次求職會期望是有更資深的 mentor 帶領,並且已經有既有的產品,對於自己的產品在溝通上也比較容易去改動,加上其他原因與公司未來發展的目標不甚相同而選擇離開,我覺得這沒有什麼好隱瞞的,因為我在提離職時就是這樣講,面試時也是這樣講,給人資/獵人的資訊也都是這樣講,因為這就是我現階段最真實的狀況。

總體心得

可以看到標題的四家 Hahow、AsiaYo、Pinkoi、91APP 以及其他公司都沒拿到 offer,我覺得最大的原因是對於 WEB (React)真的生疏了,Typescript 也要再繼續加強,解釋技術也應該更白話一點。所以很多公司給予我的結果都是 fail,但我其實也滿少氣餒或感到挫折,因為我相信我只要一直改進並加強自己,總有一天總會找到適合的地方,所以我回血很快,而且過程中累積了很多經驗,另一方面也算是一趟成功的面試之旅。所幸最後有找到覺得很不錯的職位,並且要朝全端邁進,我覺得這是我覺得我會想走的路,也是我覺得終究會要補足的,期待能有我發揮的空間,也祝福所有求職者都能適得其所,堅持自己想做的事,就能一直往理想的地方越來越靠近。

※本文由 Chengcheng Hsu 授權轉載, 原文:《【前端筆記】2024 年與 Hahow、AsiaYo、Pinkoi、91APP 以及其他公司的面試紀錄》

___________

你也有經驗想分享嗎?快來投稿賺稿費吧!

瀏覽 86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