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材研發工程師 跳脫Me too才有更多的機會開發新產品

記者/孫敬 Archer Sun

今年3月,台灣衛服部宣布取消全國統一的醫療院所掛號費上限,並預估在114年台灣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顯示出台灣醫療支出將可能隨著老年化人口提高。「醫療器材研發工程師」(有的又稱醫材研發工程師)開發的產品,從大型的醫療硬體設備,到小型如OK蹦等消費品皆有,且該職位需要對市場、專利有充分的研究和了解,若想開發一套有市場、能幫助醫療器材,要具備哪些能力?未來又有哪些職涯發展機會?

延伸閱讀:新竹臺大分院與竹科管理局攜手推動智慧醫療

醫療器材研發工程師要不斷研發出有效、有市場、符合法規的產品。(圖/科技島圖庫)

目錄

醫療器材研發工程師日常工作

想開發一套醫療器材,平常工作花費大量時間地方不在開發產品本身,更多的是要掌握市售的醫療器材專利跟醫療產品開發消息,在不瞭解市場跟大環境需求,只做一個「Me-Too」(市場已有類似產品,僅僅改良後做出相類似的東西)開發負責人,其實能做的產品相當有限。

醫療器材研發的流程,大致包含製作產品原型(Prototype)、確認產品效力、規劃開發製程、確認及驗證產品效力、大量生產5個階段。不同的國家跟市場的醫療器材安全規範均不同,以歐美市場來說,需要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FDA 510(k)認證,歐盟則為符合歐洲指令規範(CE),因此醫療器材研發工程師在產品開發應注意合法合規。

比起從學術研究中驗證一套可行性的產品,醫療器材研發工程師更多需要配合行銷、業務根據市場的需求去研發新的醫療器材,在考慮安全性、時效性、有效性、產品失敗等綜合因素,跳脫Me-Too的框架是相當有挑戰性的。

軟硬實力和專業能力需求

主導研發專案和進度管控(類似PM的角色),規劃產品設計圖、技術可行性評估、產品設計品質優化,根據市場回饋,需要不斷跟行銷與業務確認客戶需求。在不斷修正產品規格的過程,協助品質系統相關文件撰寫及維護,進一步申請專利認證、研究專利法規。

相關進修與證照

醫療產業的醫療產品法規的要求非常高,想開發醫療產品要對市場、法規、產品開發方向要有十足的了解跟經驗,以下提供幾項課程、線上影片供進修、初入醫療器材研發工程師相關工作的求職、轉職者參考。

工研院產業學習網:醫療器材法規人員培訓班

截止至發稿前,工研院尚未將此課程報名頁面上架報名,但經科技島詢問得知,醫療器材法規人員培訓班將在今年9月正式開班。

雖然培訓班課程大綱尚未刊登,但若參考由《台灣光鹽生物科技學院》舉辦的「醫療器材法規人員初階培訓班」可得知,醫療器材法規相關課程內容,內含醫療器材管理法、醫療器材品質管理系統、醫療器材查驗登記相關法規、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實務案例等。

國家衛生研究院:2021醫療器材跨領域人才培訓(進階)課程

由國家衛生研究院提供的免費課程,目前網路公開最新版本為2021年內容,2023年後該課程更名為「新興生技醫療跨領域人才培訓課程」,跟醫療器材研發工程師相關的內容,可參考YouTube最新2023年課程播放清單中:「Session1-2:由專利看研發策略與權利歸屬」、「Session3-2:醫療器材軟體(SaMD)法規取證實務分享」、「Session4-1:何謂複合醫材??」影片。

薪資區間

大學畢業

工作年資1年以下約新台幣約52,900、1~3年約55,000、3~5年約57,500。

研究所畢業

工作年資1年以下約新台幣約56,100、1~3年約57,100、3~5年約60,000。

以上薪資調查數據,統計來源為人力銀行目前刊登職缺的廠商,實際的薪資水平建議從不同產業類別、該公司開發的產品去綜合評估,不能全部代表醫療器材研發工程師的職缺薪資。

未來職涯發展

擁有醫療器材研發工程師經驗,除了持續深造研發工作,還能橫跨醫療器材法規人員、醫療器材開發PM、醫療器材品質鑑定人員,或是醫療器材行銷或是銷售,特別是醫療器材研發結合醫療器材法規,便能自行判斷開發與法規條文去調查、解釋一項新產品開發的目標跟原因。

如果不想再繼續待在醫療器材研發與製造端,往產業的上下游移動是個不錯的選擇,像是醫療器材顧問、審計員,替醫療器材取得認證的公司。

瀏覽 105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