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競爭力的中期挑戰》:美科技戰若失利 將是世界災難
從古至今,科技在人類生活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隨著時代演進,網路的發明、半導體的生產逐漸地在改變你我生活的方式。然而,在一個受損的開放網路、廣泛技術監控及一個依賴中國獲得多數核心數位技術的世界,對於美國,乃至於多數大國,是一件令人擔憂的事情。
根據 Breaking Defense 的報導,美國前國防部副部長 Bob Work 宣稱,與中國的技術競爭「將成為我們餘生中全球政治的決定性特徵」。他還說道,「這將決定誰是21世紀最強大的經濟力量。它將決定誰是最大的軍事力量。這是一場我們(美國)必須贏得的比賽。」
9月12日,由 Bob Work 以美國國家人工智慧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Commission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NSCAI)聯合主席的身分,與 Google 前執行長 Eric Schmidt 共同領導的特殊競爭研究專案小組,提出了一份名為《國家競爭力的中期挑戰》(Mid-Decade Challenges to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的報告(下稱該報告)。
該報告以 NSCAI 的構想為基礎,聚焦在其認為美國必須贏得中國的三個主要「技術戰場」,分別為「微電子」(microelectronics)、「5G網路」以及「人工智慧」。
該報告指出,中國在5G、商用無人機、進攻性高超音速武器和鋰電池生產方面目前領先於美國。而相反地,美國在生物技術、量子電腦運算、商業太空技術和雲端運算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但這些優勢很可能會傾向中國。在人工智慧的競爭中,美國目前處於領先地位,而中國則迅速追趕。
根據該報告,2025年至2030年的時間框架代表了「技術需求與戰略競逐的關鍵窗口,將成為這場競賽的高潮」。對此,專案小組負責人Ylli Bajraktari 表示,此一框架「對我們國家(美國)和全球地緣政治安全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
該報告也提到「如果美國在這場技術戰爭失利」的後果。根據報告內文,若是如此,中國將在世界技術平台佔據主導地位,並且控制世界的數位基礎設施,更可能會損及其他非中國基礎設施,並控制微電子等關鍵技術的生產。
此外,該報告更指出,即便只是上述的一小部分發生,對於美國和民主來說,世界將會更加黑暗。並認為中國的科技領導地位將會危機民主的抽象原則與政治制度,更會迫使日常生活方式的轉變。
縱使乍看之下似乎並不樂觀,該報告仍點出五個美國在創新生態體系中表現不佳的原因,包括:「成本與風險過高」、「對半導體生產技術投資過少」、「監管單位的障礙」、「創新或基礎設施所伴隨的不確定性」、「過時的收購模式與扭曲的投資市場」。
為克服上述缺點,該報告建議美國應該盡速採取「公私合作」模式,亦即由政府、商業部門、教育體系、學術單位等公部門與私部門的資源整合與運用。並且以美國自身在「深度技術」方面的潛力作為優勢,而非臨摹「以國家為中心的威權主義模式」。
面對中國的崛起,美國也應該盡速組建隊伍、打團戰。報告稱,與日本、英國、印度和以色列等其他國家合作也有助於製定國家技術政策。Work 指出,以民主為主導的科技工業聯盟對於領先對手會有所助益,但實際上真的是「知易行難」。
然而,美國也並不會因此「知難而退」,Work 補充道,「所以現在這更像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我們專注於2025年至2030年的時間框架。並透過良好的外交,我認為如果我們真心追求這樣的目標,我們便可以在那個時間框架內建立技術工業聯盟的框架。」(記者/戴偉丞)
資料參考自:Breaking Defense、Special Competitive Studies Project
瀏覽 1,23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