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原來這樣做?奈米級工藝令人感嘆

記者/潘冠霖

半導體的出現可說改變了世界上電子產品的應用,使科技迅速發展,而台灣在全世界半導體產業鏈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擁有完整且技術領先全球的上、中、下游,半導體產業,但究竟晶片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

市面上販售的晶片這座過程複雜繁瑣。示意圖:123RF

製作晶片可以概括分為三階段,包含設計、製造以及封裝。想製造晶片,首先就得要從晶圓做起,晶圓的原料為矽,因矽的導電性屬於導體與絕緣體之間的「半導體」,所以可以藉由加入不同雜質來調整其導電性;而晶圓是由高純度的溶化矽冷卻而成的矽柱,經由裁切、打磨而成。

更多新聞:晶片需求持續低迷 未來兩年全球代工收入預計將增長

製作出晶圓後,首先要送入氧化設備中氧化鍍膜,完成後,接著是最複雜的「光刻」製程,在光刻之前需要先塗上光阻劑,再放入光刻機,以紫外線透過多個凸透鏡反射聚光去照射晶圓,將光罩上的電路圖縮小並投在光阻上,使晶圓上出現需要的電路圖。

至此,要將用不到的地方去掉,就需要到下一個「蝕刻」階段。蝕刻是以特殊的化學溶液或氣體先將沒被光阻塗層保護的地方沖掉,接著使用別的溶液將光阻的部分也沖掉。最後在被蝕掉氧化膜的地方在以沉積技術重新渡上一層作為保護,並注入離子和其他雜質(磷原子、硼原子)控制其導電性,到這階段大致就完成「積體電路」了。

而最後,在藉由金屬填充及各種複雜的工藝,交叉重複將晶圓一片片連通,並將大片晶圓裁切成一個個IC芯片,就完成整個「製造」流程了!後續篩選出合格的良品還會進入焊接、裁切……等封裝的步驟,成為可以販售的晶片產品。這些製作過程不僅繁瑣複雜、困難重重,且皆為奈米級別的工藝,不禁令人感嘆科技的偉大以及不可思議。

瀏覽 654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