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99不是超導體!科學偵探如何一步步解開謎團?

編譯/高晟鈞

LK-99的熱潮已經逐漸退散,神話也迎來了終結。而究竟科學偵探們,是如何一步步將LK-99拽落神壇呢?

不同研究團隊,結合了實驗與理論,並合成了LK-99的純樣品。他們表示沒有發現任何懸浮現象,測試樣品電阻率的結果也沒有發現超導現象。(圖/截取自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積累證據

韓國團隊主張LK-99為室溫超導體主要基於兩種特性:在磁鐵上方懸浮和電阻率突然下降。

更多新聞:LK99超導體走紅 它是什麼?將如何改變我們生活?

LK-99 超導性最引人注目的證據是韓國團隊拍攝的一段影片,其中顯示了一枚硬幣形狀的銀色材料樣本在磁鐵上擺動。研究小組表示,樣品之所以懸浮是因為邁斯納效應——超導體的一個標誌性特徵。

來自美國、歐洲、中國的不同研究團隊,結合了實驗與理論,並合成了LK-99的純樣品。他們表示沒有發現任何懸浮現象,測試樣品電阻率的結果也沒有發現超導現象。他們紛紛表示,除非韓國團體釋出它們100%的實驗樣本,否則LK-99是超導體的機率近乎於零。

半生不熟的懸浮

影片中,我們能看到樣品樣品的同一邊緣似乎粘在磁鐵上,而且看起來微妙地平衡。然而,磁鐵上超導體的懸浮,是不論如何旋轉、倒置都成立的。來自哈佛大學的前研究員Derrick van Gennep認為,LK-99的特性更接近「鐵磁性」的結果。他用壓縮石墨刨花製作了一個顆粒,上面黏有鐵屑,並拍攝了一段影片,複製了LK-99的行為結果。

不純的樣品

韓國作者在預印本中指出,在一個特定溫度下(104.8°C),LK-99 的電阻率下降了十倍,從約 0.02 歐姆/cm降至 0.002 歐姆/cm。

合成LK-99的反應採用了不平衡的配方:每製造1份銅摻雜磷酸鉛晶體(純 LK-99),就會產生17份銅和5份硫。這些殘留物會產生大量雜質,尤其是硫化銅。而104°C恰恰是硫化銅發生質變的溫度。低於該溫度,暴露在空氣中的硫化銅的電阻率急劇下降,這一現象幾乎與 LK-99所展現的超導性相同。

真相是什麼?

通過對電阻率下降和半懸浮的有力解釋,LK-99確定不是超導體,但謎團依然存在——即,這種材料的實際特性到底是什麼?

經過了實驗證明,與其說是超導體,倒不如說LK-99是電阻高達數百萬歐姆的絕緣體,它是由於電阻太高而無法進行標準電導率測試。它的磁懸浮現象仰賴的也是鐵磁性與抗磁性,但不足以實現完全懸浮。

得到教訓

伊利諾伊大學化學家Prashant Jain指出了舊數據被忽略的重要性,倘若他們可以意識到此現象或許並不來自LK-99本身,並注意到發表於1951年的硫化銅所測得的電阻率研究報告,或許實驗結果會更為嚴謹。

資料來源:Nature.com

瀏覽 3,323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