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表態挺美晶片法案 預言半導體兩極化提高晶片成本
記者/陳士勳
美中科技戰越演越烈,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前更表明自身立場,替全球半導體市場投下震撼彈,針對美國通過「晶片法案」,限制中國半導體發展,張忠謀說:「我沒什麼意見,甚至支持這樣的政策。」同時觀望未來5年的半導體供應鏈,將產生「兩極化」趨勢,形成中國製和非中國製等兩大陣營,間接提高晶片成本。
張忠謀與《晶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 Miller)對談時點破,美國開始紛紛推出半導體相關政策,目的就是要減緩中國發展半導體的速度,並透露自己看過中國目前最為先進的晶片於「製造」上遭遇困難,「不過台積電在5、6年前,就可輕易製造中國現今最新穎的晶片。」藉此推斷中國半導體的製造技術,落後台灣約5到6年。
米勒則向張忠謀提到,除了全球供應鏈走向中國及非中國等2個體系,細分來看,現階段半導體晶片的記憶體集中在韓國,邏輯晶片聚集在台灣,其他材料和機台則集結在特定國家,「未來集中化會逐漸降低,各國政府與企業都會增加投資,導致晶片投資規模變大,各國製造的市占率將有調整。」
張忠謀強調,回應米勒的觀察,之所以半導體的製造集中在某些國家,是因為具「競爭優勢」,像美國強項是「設計」,台灣、日本與韓國優勢則是「製造」,站在台積電立場,也因為地緣政治風險,不得不赴美設廠,將產能分散到海外,而最大隱憂便是成本激增,「半導體供應鏈若兩極化會提高晶片成本,預期美國成本高於台灣成本50%,降低晶片普及化速度,進入完全不同的新賽局。」
至於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先前認為,美國不能全都仰賴台灣生產的晶片,得有自主生產半導體的能力,而張忠謀對此也坦言:「這確實會是台灣的困境,但也必須思考原因。」
瀏覽 916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