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達談關稅戰 彭双浪:營收影響約1%、核電有望解貿易逆差與AI高耗電問題
記者孫敬/台北報導
面板大廠友達17日於智慧顯示展(Touch Taiwan 2025)舉辦記者會,董事長暨集團策略長彭双浪談美國關稅,友達直接輸美的產品僅約2億美元,占全年營收比重並不高,營收影響約1成。
以目前大環境來看,友達認為面板廠不會赴美設廠,因為設廠一定會虧錢,但根據內部統計,客戶試算後發現可能受到影響的產品營收,約占整體的12%,因此終端市場是否會波及到消費者,成友達在美國關稅戰最在乎的議題。
延伸閱讀:群創洪進揚談關稅衝擊:90天暫緩刺激第二季拉貨強勁、終端市場通膨待觀察

關稅對供應鏈端衝擊有限,終端市場客戶成重點關注目標
展望2025年的發展,彭双浪坦言原預估今年供需會往健康的方向走,走向正常的季節循環,然而關稅的不確定性因素,導致去年第4季到第1季客戶提前拉貨,導致季節性需求發生改變。
面對半導體產業將面臨川普新關稅政策,彭双浪觀察面板業輸美多屬零組件,課稅主要聚焦完整產品,面板廠影響則較小。「我們最關心的是是否會最終會轉嫁到消費者,影響市場整體需求。」彭双浪指出,關稅牽涉的不僅是供應鏈問題,也會牽扯到全球消費者信心跟銷售動能,再加上現階段美方採用的關稅代碼(HS Code)尚有許多不清楚的地方,有待後續釐清。
友達在去年10月以204億台幣,收購德國汽車零部件公司BHTC後,加上原有的台灣、中國、越南,現在還有美洲、歐洲、印度等地都有完整的供應鏈與製造基地,可有效因應產能需求,「我們希望將關稅衝擊降到最低。」彭双浪回應。
至於關稅對台灣科技產業的衝擊,彭双浪點出3C產品獲利本就不高,除台積電有50%毛利率外,其他IT產品僅有3%至4%,即便後來市場有較以往更好,但仍未超過10%,端看重資本的面板產業,毛利率也不到20%至30%,若加上關稅最高上限30%,多賣就是多虧。
台灣在美關稅這題怎麼解?彭双浪:核電或許能成一個選項
台灣近年來不少科技大廠,如輝達(NVIDIA)和超微(AMD)相繼來台設立研發中心,基礎能源設施是否能滿足供電需求成討論熱題。彭双浪分析在台美關稅角力,由於軍購未列入改善貿易逆差的項目,台灣若要扮演全球AI運算中心,電力需求將比之前更大,在考量電力跟貿易逆差這題,彭双浪建議可選擇核能發電,並向美國購買電廠設備,同時平衡貿易逆差。
從今年5月17日開始,台灣核三廠機組將退役,代表台灣正式邁入非核家園,但平衡核能安全跟效率,在碳排放的議題下核電確實有它的優勢,此舉不僅呼應台灣減碳需求,也能滿足AI高耗電的問題。
瀏覽 646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