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包】面對美國關稅政策搖擺!台灣電腦大廠鴻海、和碩、緯創都怎麼應對?

記者 鄧天心/台北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宣布對台灣輸美商品課徵32%的「對等關稅」,後於台北時間10日凌晨宣布,對各國徵收的對等關稅將暫停執行90天,暫停期間將稅率調降至10%,作為後續協商緩衝空間。由於美國是台灣電子與資通訊產品的長期出口市場,這次政策影響了伺服器與筆電供應鏈。根據經濟部統計,113年台灣對美國出口達1,114億美元,占總體出口的23%,主要出口到美國的前30大產品,占台灣出口到美國總值的72%,主要以資通訊、電子零組件為主,這次提高關稅對台灣科技業來說影響深遠。而面對關稅生效,佈局全球的鴻海尚未公開最新應對策略;電腦大廠像是廣達表示,目前出貨正常,但受到關稅影響,第2季展望目前還沒有明確看法;緯創則表示看好未來AI伺服器的需求,受關稅影響較小,而其他科技大廠像和碩、華碩、宏碁都正在積極調整策略中。

川普對台徵收32%關稅掀起供應鏈重整風暴,台灣科技廠正面對現實、加速全球布局自救。圖片來源:The White House/YouTube

更多新聞:

美國關稅談判若不如預期 郭智輝:將加大經費協助廠商

對等關稅衝擊產業 劉鏡清:今年經濟成長保3是挑戰

盼降低美國關稅對企業衝擊 經濟部擴大「馬上辦服務中心」、籌組顧問團

新關稅的「美國價值」怎認定?TrendForce:定義模糊恐衝擊AI產品出貨

緯創提早佈局美國

伺服器與筆電代工大廠緯創,在關稅政策發布前已開始佈局美國,今(2025)年4月2日,緯創公告將設立美國子公司「Wistron InfoComm (USA) Corporation」,資本額4,500萬美元,並預計投入最多5,000萬美元用於購置土地與廠房,過去緯創在美國主要做研發和售後服務,這次設立新子公司,也是為了擴大在美國的布局。

全球布局最廣 鴻海仍難逃衝擊

鴻海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子代工公司,從1988年就開始在中國設廠,後來又陸續到捷克、墨西哥、美國、印度、越南設廠,整體來看,鴻海在全世界的工廠比其他台灣公司都還多,但這次川普宣布的「對等關稅」政策,對鴻海來說還是很傷,美國這次對越南課了46%關稅,對印度也課了26%,雖然鴻海在墨西哥也有工廠,這次沒被課稅,還可以繼續正常出貨,但原本分散生產的優勢被打亂了,現在鴻海還沒有對外說明會怎麼因應,不過業界認為,他們已經在準備各種應變方案,像是調整出貨地點、和客戶重新協調出貨方式等等。

關稅還沒落地 廣達先不慌

廣達表示,現在關稅的細節還不太清楚,但目前出貨都還正常,沒有收到停單通知,公司在不同國家都有工廠,可以根據客戶需要,把產線移動到比較有利的地方來應對這波變化,另外,廣達3月份的營收超過1900億元,是歷來單月最高紀錄,第一季整體營收也創下新高,筆電出貨量比上個月多出180萬台,雖然第一季表現很好,但因為美國的關稅政策還不確定,對第二季的狀況還不敢太樂觀,會繼續觀察市場變化並做好準備。

和碩計劃北美建廠 因應關稅風險

針對美國對台灣課徵32%對等關稅的政策,和碩回應表示,公司在美國加州聖塔克拉拉新開了一間辦公室,希望能更貼近當地的大客戶,像是伺服器、汽車電子、5G和AI相關的公司,同時,和碩也計畫今年內在北美建立新的工廠,讓產品能直接在當地生產,減少被課高關稅的風險,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也表示,美國這波關稅政策可能會讓世界分成兩大陣營,中國可能會拉更多國家一起反對美國,他提醒大家,台灣要特別注意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變化,要做好因應變動的準備。

美國漲關稅 華碩、宏碁不慌各有對策

針對美國的「對等關稅」政策衝擊,華碩表示,將密切關注政策與稅制的變化,並動態調整庫存、供應鏈配置與定價,維持營運的彈性,​由於美國市場占華碩營收約11%至16%,公司已提前策略性備貨,降低關稅的影響。,此外,華碩作以電競筆電與顯示卡為主,將優先將產品出貨至不同市場,分散風險。 ​

宏碁則表示,將與客戶及供應鏈密切合作,考量市場需求、競爭環境與產品組合,採取必要措施,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其實在今年2月就提到,受關稅影響的產品有可能會調漲售價10%,公司也會根據不同市場的狀況調整產品策略。

根據經濟部的統計,台灣有超過六成出口到美國的產品是電腦和電子零件,川普這次對台灣課32%關稅,對科技業來說是很大的壓力,像華碩、宏碁這些電腦品牌,為了減少衝擊,不是提前出貨、就是考慮漲價10%,也有品牌將出貨地點轉去墨西哥,避開關稅,雖然政府提出880億元來幫助企業,但不少學者、業界專家也提醒,這只是短期補助,長期來看,台灣廠商還是得加快調整布局,不能再只靠低成本、出口美國這條路。

瀏覽 1,358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