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包】川普關稅戰開打!從iPhone到冰淇淋都要漲?一次看懂對你生活的衝擊
記者 鄧天心/綜合報導
如果你最近有想換新手機、添購家電,或者只是單純想吃碗進口冰淇淋,可能動作要快了,因為未來的售價可能將會變高,美國前總統川普在今(2025)年4月初正式宣布,將對所有進口商品課徵10%以上的關稅,並對中國商品加徵最高60%的關稅,6日正式生效,也就是說這波關稅行動將影響目前商品價格,也會導致企業的成本提高,甚至重塑供應鏈。
全球經濟動態將產生變動,影響我們的生活,習以為常的手機、電視、糖果、汽車、衣服,可能都會成為「高關稅時代」的產物,川普的關稅政策可能將改變我們未來的消費習慣,還有哪些長遠的產業連鎖反應,這篇文章告訴你。

連冰淇淋都漲價?其實我們的日常物品可能都要變貴了
川普新一波的關稅將針對幾乎所有美國的貿易國,透過提高關稅推動美國製造業回流,並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因此下令對中國商品加徵最高達60%的懲罰性關稅,也間接引發全球經濟震盪,此次關稅擴及電子產品、汽車、衣物、食品等大宗民生物資,涵蓋高達4,600億美元的進口金額,關稅雖然表面上是針對企業,但實際上通常會轉嫁到消費者頭上,變成你我生活中的「隱形加稅」。
講白一點,這波關稅政策,最直接的影響是「你買的東西變貴了」。
如果你最近打算買電視、筆電或廚房家電,最好趁現在,因為很多家電品牌,如Dell、HP、Samsung都有部分零組件來自中國,關稅一加,零售價勢必跟著上漲。
根據《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的報導,iPhone零組件多數來自中國、台灣、韓國等地,只要關稅拉高,整支手機的成本也會往上漲,最終會轉嫁給消費者,如果蘋果不調整供應鏈,iPhone 15 Pro Max在美國的售價可能會突破2,000美元(約新台幣64,000元)。
《美聯社》(AP)實地訪問紐約知名糖果老店Economy Candy的店主,他直言:「關稅會讓我們從歐洲、日本進口的糖果成本變高,只能漲價應對。」想吃哈根達斯?買一盒瑞士進口巧克力?之後可能都會讓你多掏幾十塊。
台廠設廠海外的兩難
而台灣恰恰是這個鏈條上的重要一環,《路透社》(Reuters)分析指出,美國向中國進口的大量商品中,包括電子產品零組件、電腦周邊、衣物、玩具等,很多其實背後都是「Made with Taiwan parts」,也就是說這些商品裡用到了來自台灣的晶片、感測器或電路板,當川普提高關稅、讓中國出口到美國變困難,台灣出口到中國的這些「零件」也會跟著被波及。
台灣許多科技廠商的業務其實是「出口給中國組裝,再到中國出口給美國」,像是台積電供應的晶片、鴻海的代工、聯發科的IC,這些若最終是賣到美國的產品,只要中國這一段被課重稅,整體零件價格都會再上漲。
《市場觀察》(MarketWatch)指出,這種結構性問題可能讓台灣的出口在全球重組中流失部分訂單,對中小企業更是嚴重,這當然有可能創造一些「美國設廠」的新機會,但同時也意味著:人才會被分散、成本增加、小型代工廠難以負擔轉移支出。
《彭博社》(Bloomberg)點出,川普主張的關稅政策,表面上是「保護美國產業」,但也不排除是為了鞏固其選舉基本盤,因為在美國傳統工業州,例如俄亥俄、賓州、密西根,許多選民支持「美國製造」,反對中低價中國貨品進口。
高關稅也帶來政經壓力
這波關稅升溫背後,其實牽涉的不只是貿易,而是美中競爭加劇下的地緣政治壓力,台灣,正是這場角力中最敏感、也最關鍵的位置。台灣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核心,但同時也是中美兩大國都不願讓步的敏感區塊,《彭博社》曾分析指出,越是強調「台積電在地設廠、美日合作強化科技聯盟」,越可能讓中國視為挑戰,反過來加大對台政治與軍事的施壓。
不只是台灣受到影響,科技巨頭像是蘋果、Meta、Google等科技大廠也正在考慮將生產線轉移中國,轉往印度或越南,但他們也不會全部投入美國,而是尋找「安全、穩定、中立」的第三地設廠。
簡單說,美中經濟拉鋸最終不只關乎「價格漲不漲」,台灣也面臨在全球產業上角色重新定位的問題,如今川普提高關稅,不只影響到全球消費經濟,也是台灣下一階段的壓力測試。
瀏覽 87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