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重點保護技術再新增! 低溫半導體晶片、量子位元設計列入國科會清單

記者 鄧天心/綜合報導

為確保國家安全、因應國際法規變遷及強化產業競爭力,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國科會)近日預告《國家核心關鍵技術項目及其技術主管機關修正草案》,計畫新增10項技術,涵蓋太空、量子科技、半導體與能源領域,因應全球科技競爭的趨勢。

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國科會)近日預告《國家核心關鍵技術項目及其技術主管機關修正草案》,計畫新增10項技術。圖片來源:123RF

更多新聞:美國《晶片法》拖了又拖 英特爾CEO嘆:一分錢都沒見到

台灣關鍵技術不斷新增:從22項新增至32項

國科會自2023年底以來,持續與各部會及產學界專家評估討論,先後制定出一套核心技術保護清單,首波公告的22項技術項目已涵蓋國防、太空、農業、半導體和資訊安全等領域,此次擬新增的10項技術將使清單內涵累積至32項。

依據《國家安全法》中的關鍵技術定義,若該技術的流失,會危害到國家安全及產業發展,就必須納入核心技術保護清單。

新增領域涵蓋多元 瞄準前瞻科技

本次新增的10項技術項目覆蓋了包括太空技術、量子科技、半導體製程技術等未來發展的科技,例如在太空領域就包括衛星操控、X-Band影像下載及CMOS影像感測器技術。

在量子科技方面,則包含量子位元設計及製程技術和低溫半導體晶片電路設計;在半導體方面,則包含14奈米以下製程的集成電路(IC)製造技術,對台灣供應全球高效能晶片需求來說有著重要的影響力。

另外在現今AI、5G及自駕車技術的快速發展下,先進製程技術的掌控將決定半導體公司的競爭力,對台灣來說是未來會加強保護的核心技術。

技術主管機關劃分及保護機制

在這些核心技術項目中,國科會、經濟部、國防部和數位部等部會將分別負責不同領域技術的管理,軍事技術由國防部負責,太空科技由國科會負責,半導體技術則由經濟部掌控,相關主管機關將負責研議並管理所屬技術項目的保護方案。

為進一步落實保護機制,國科會已設置技術審議會,針對每個技術項目進行認定、分類與管理,並制定具體的保護措施。

國科會強調,本次預告期將自即日起至11月15日結束,期間會蒐集學界、產業界、專家學者及相關公協會的意見,為年底最終審議會提供決策支持,為加強社會各界對此修正草案的參與,預告內容已於國科會法規查詢系統及行政院公報資訊網公開。

全球科技競賽越演越烈 也推動台灣產業升級

隨著全球科技競賽加劇,美國、日本、韓國等都紛紛強化關鍵技術的保護,特別是在中美貿易戰下,各國對於技術外流的防範與限制也逐漸加強。

其實,保護核心技術也促進了產業升級,例如,台灣保護量子位元設計技術,量子科技的應用有機會擴展至商用,也讓台灣在全球量子運算中保持領先地位。

另外像是,台灣太空科技及半導體技術的保護措施,也有助於吸引國際投資及人才,並支持台灣創新創業發展,像是近期重點發展的產業如衛星技術在內的太空科技,也能吸引更多外資及跨國企業合作,推動產業升級。

未來國科會也有計畫擴大對其他領域的技術保護,將涵蓋地熱、氫能及生質能等多元能源技術,國科會表示,除了持續更新保護技術清單,也將研議制定各項激勵政策,鼓勵企業和學術界積極參與技術創新,並加強國家關鍵技術的研發能力。

瀏覽 320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