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成全球最大市值   科技界變「分裂世界」

編譯/莊閔棻

過去一年輝達的股價飆升了約 200%,取代科技巨頭微軟和iPhone 製造商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為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歷史新高做出重大貢獻,與微軟和蘋果一樣,輝達現在占標準普爾 500 指數總價值的 20% 以上,使市場力量集中在少數科技巨頭手中,形成專家指出的科技領域「分裂世界」。

NVIDIA創辦人兼執行長黃仁勳。圖取自 NVIDIA / LinkedIn

「分裂世界」

美國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金融與科技市場專家Vincent Muscolino指出,像輝達這樣大公司的主導地位,正在創造一個兩極分化的科技產業,價值數兆美元的公司與科技業其他公司之間存在明顯的鴻溝,「大公司的規模變得非常龐大。」近日輝達股價上漲3.5%,至135.58 美元,將其市值提升至3.335 兆美元

更多新聞:引領AI未來   輝達生成式AI策略一覽

兩極化的科技界

Muscolino指出,少數大公司的主導地位正在造成科技業兩極化,一方面是擁有大量資源的大型科技巨頭,另一方面是經常在充分發展和競爭前就被收購的小型新創企業,儘管輝達先前被認為是一家不太知名的科技公司,但透過利用其產品能力推動AI和機器學習創新,現已成為AI領域的主導力量。

新創公司難以生存

Muscolino解釋說,「當公司估值達到數兆美元,可以購買任何想要的東西,並且有資源維持市場優勢,」但這種環境也使新公司越來越難以出現,並成為市場上的重要參與者,新創公司在獲得資金和獨立發展上,面臨的挑戰變得越來越明顯,可能會扼殺科技業的創新和創造力。

裁員雪上加霜

此外,目前的科技裁員趨勢也為這個分裂的世界,增添了另一層複雜性,隨著大型科技公司裁員,許多失業員工都被迫在高風險新創公司中尋找機會,雖然這可能會促進創新,但也凸顯了這些新創公司在少數大公司主導的市場中,蓬勃發展的難度越來越高。

大公司的歷史軌跡

從歷史上看,成功的科技公司都遵循與IBM 的大型電腦、或者後來與蘋果推出的個人電腦相似的成長軌跡,包括開發顛覆性產品、獲得資金、強攻市場並最終主導市場;而20 世紀 90 年代的網路繁榮,則見證了亞馬遜和 eBay 等公司崛起,但同時其他許多公司卻失敗了;2000 年代和 2010 年代則是 Facebook 和其他社交媒體平台成主導地位;到了如今,隨著AI處於最前端,則使輝達成為領先者。

參考資料:ReutersNorth Eastern

瀏覽 126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