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驗室到工業現實   過渡金屬碲化物奈米片量產曙光

編譯/高晟鈞

過渡金屬碲化物在各個領域與基礎研究中表現出巨大潛力,然而大規模生產卻始終無法實現,最多只能作為一種「實驗室的新奇現象」,而非實用的工業材料。直到最近中國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種新穎的製造技術,成功使用化學溶液從母體化合物上將奈米薄層剝離,有望成為量產過渡金屬碲化物(TMT)奈米片(Nanosheet)的最終方法。

研究團隊開發成功使用化學溶液從母體化合物上將奈米薄層剝離,有望成為量產過渡金屬碲化物奈米片的最終方法。圖取自ScitechDaily

更多新聞: 無須高深技術 一分鐘製造奈米片薄膜

過渡金屬碲化物

二維材料領域(僅包含單層原子的材料,如奈米片、奈米薄膜、奈米塗層和石墨烯),過渡金屬碲化物(TMT)奈米片在近年來表現出許多奇特的性質,包括從金屬到半導體、絕緣體和超導體的一系列狀態,以及特殊的磁性與催化活性等。

這些特性在電子、能源儲存、催化和感測領域提供了一系列潛在的應用,特別是TMT奈米片的高導電性與大表面積特性,使其成為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的新型電極的最佳候選材料,提高其效率與性能。此外,TMT奈米片也表現出了包含光伏、熱電、氫能,甚至像是量子振盪與巨大磁阻效應等有趣的量子現象。

不幸的是,在實現超薄、大表面積、高品質同時要保持高結晶度的TMT奈米片實屬不易,除了處理時間過長,TMT奈米片的分離通常也涉及有毒化學物質,以上都阻礙了其邁入大規模商業應用的腳步。

製程突破

研究團隊最終透過化學氣相沉積、水解以及最後的奈米片剝離的簡化過程解決了這個問題。首先使用化學氣相沉積大量製備碲化物晶體,當反應容器被加熱時,氣體前體與載氣會以蒸氣形式攜帶固體化合物,在穿過反應容器遇到溫度較低的表面的時候,化合物便會愈冷凝結,沉積於表面上形成晶體。

隨即,研究團隊將得到的碲化物晶體與硼氫化鋰混和,形成一中間過渡化合物,再加入水後便可以剝離,得到最後的TMT奈米片。最後,收集剝離的金屬碲化物奈米片並根據其形狀和尺寸進行表徵,使它們能夠根據所需的應用進一步加工成不同的形式,例如薄膜、墨水和複合材料。

整個過程耗時僅僅不到20分鐘,便能以非常高的產率生產所需厚度的高品質TMT奈米片。這些奈米片經測試後,表現出了優秀的電荷儲存、高容量與穩定性,有望成為邁向商業化的最後製程。

資料來源:ScitechDaily

瀏覽 235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