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給藥新方式!鼻腔餵藥取代靜脈注射 有望提高存活率

編譯/高晟鈞

萊斯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將胰臟癌藥物WR-2721的給藥方式進行重新設計,用鼻腔給藥取代靜脈注射,將副作用最小化,有望顯著提升最難攻克癌症患者的存活率。

萊斯大學團隊改良胰臟癌藥物WR-2721,改用鼻腔給藥取代靜脈注射,降低副作用並提升存活率。
萊斯大學團隊改良胰臟癌藥物WR-2721,改用鼻腔給藥取代靜脈注射,降低副作用並提升存活率。(示意圖/123RF)

胰臟癌是「癌王」

長久以來,胰臟癌都有著「癌王」之稱,儘管非10大癌症之首,但整體治療效果非常差,讓人們聞之色變。且由於距離腸胃道等器官非常近,使得高劑量的放射治療經常伴隨著嚴重的腸胃道併發症。胰臟癌手術難度與門檻非常高,通常要求影像科、內外科與腫瘤科組成的團隊共同治療;因此具備這種手術能力的醫院可謂是可遇不可求。在美國,每年依舊有超過5萬人因胰臟癌而喪生。

胰臟癌都有著「癌王」之稱,儘管非10大癌症之首,但整體治療效果非常差,讓人們聞之色變。
胰臟癌都有著「癌王」之稱,儘管非10大癌症之首,但整體治療效果非常差,讓人們聞之色變。

更多新聞: 藥物傳遞系統新革命 「外泌體牛奶」可減緩藥物副作用

此外,胰臟癌的治療藥物進展同樣緩慢,胰臟癌周圍的基質使得藥物難以到達,因此胰臟癌的藥物始終難以見效。傳統治療依舊以放射性治療配合藥物的綜合治療為主,使用經美國FDA批准用於靜脈注射的阿米福汀作為輔助藥物,可在腫瘤放射治療期間保護周圍的健康組織。

使用鼻腔餵藥

雖然阿米福汀十分有效,但其相關副作用,包含反胃、低血壓、噁心想吐等副作用阻礙了患者的接受度。研究團隊發現,口服阿米福汀能在保持療效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低副作用;然而,此藥物卻難以突破胃酸屏障。

研究團隊將阿米福汀的藥物傳遞方式進行了重新設計,採用了鼻腔管道或是特殊塗層的口服貼片,目的在對抗或是繞過胃酸直接抵達十二指腸。此方法在小鼠實驗與臨床模型中都取得了正向結果,除了能有效保護健康細胞免受輻射損傷,不會引起全身性副作用外,更能顯著提升小鼠的存活率。

隨著美國FDA即將批准臨床試驗,新藥物傳遞系統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將進行更嚴格的評估,並提高胰臟癌患者的存活率。

 

資料來源:Interesting Engineering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瀏覽 108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