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正新生兒歪頭症!清大與長庚醫院研發3D列印頭盔

記者/李琦瑋

清華大學過去18年來與林口長庚醫院合作推動「長清計畫」,教授與醫師攜手合作,完成許多研究,也解決了臨床醫療的難題。研究團隊5日發表新成果,包括開發出3D列印頭盔,可更有效精準地矯正新生兒的歪頭症,該創新技術已取得2項專利。

清大教授李昌駿(右)與長庚醫師周邦昀跨領域合作,為歪頭症嬰兒研發3D列印矯正頭盔。
清大教授李昌駿(右)與長庚醫師周邦昀跨領域合作,為歪頭症嬰兒研發3D列印矯正頭盔。(圖/清大提供)

清大、長庚簽訂新的合作備忘錄 規劃醫學博士雙學位課程

清大指出,該校與林口長庚醫院自民國95年起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教授及醫師組成的團隊已完成200多項研究計畫,光是去年跟前年就發表了207篇論文,研究成果豐碩,不僅在學術領域大放光采,也應用在臨床醫療上,成為台灣醫療科技發展的重要推手。

延伸閱讀:清大設高雄校區培育AI半導體人才 10月對準產業需求開學分班

清大與林口長庚醫院5日簽署新的合作備忘錄,由清華大學校長高為元與林口長庚醫院院長陳建宗代表簽署,重點包括規劃醫學博士雙學位課程、舉辦國際級研討會。雙方也同意推動教師、醫師、研究人員的合聘制度,共享圖書儀器設備,並合作進行專題研究與研究生交換訓練。

陳建宗說,長庚非常重視與清華的合作,光是長清計畫歷年投入的經費即達2.9億元,雙方合作不只在重要科學期刊發表多篇高影響力論文,更重要的是,還將這些跨領域的創新技術轉化為應用,提升了治療及照顧病人的品質。

工程領域與醫療結合 3D列印頭盔矯正新生兒頭型

統計顯示,約有1至2成的新生兒因為脖子的肌肉還無法支撐頭的重量,睡覺時頭部受到壓迫而變形,變得不對稱,不僅影響外觀,還可能造成肢體不協調。歐美一些家庭會選擇為嬰兒戴矯正頭盔,但因未能客製化而不夠服貼,效果有限。

清大動機系教授李昌駿與長庚醫院顱顏中心醫師周邦昀跨域合作,結合工程領域與醫療專業,開發3D列印頭盔技術,為患有歪頭症的新生兒帶來更有效的矯正方法。

周邦昀指出,長庚蒐集了60位寶寶從1至12個月的頭型,設計出頭盔基本形狀,再結合3D掃描和列印技術,可為每位頭型不對稱的嬰兒客製化專屬頭盔,完美貼合頭型。寶寶從4個月大開始配戴,約戴6周,就可以塑造出又圓又對稱的頭型。

為了改善新生兒配戴頭盔的舒適性,李昌駿採用編織型的3D列印技術,戴起來更透氣;未來還可望內建壓力感測器,更精準掌握矯正頭型進度。該項創新技術已取得2項專利。

清大與長庚醫院合作研發的3D列印頭盔可矯正新生兒歪頭症。
清大與長庚醫院合作研發的3D列印頭盔可矯正新生兒歪頭症。(圖/清大提供)

長清計畫成果豐碩 開創醫學研究新局

清大化工系教授宋信文與長庚醫院核醫科醫師林昆儒合作,研發出一種新型口服藥物遞送系統,透過腸道吸收後,能讓藥效作用於大腦,降低開顱手術風險。這項技術有望成為阿茲海默症與帕金森氏症患者的新治療選擇。

清大醫環系教授李亦淇與長庚醫院腦神經外科醫師陳科廷合作,開發出一款「大腦晶片」,能在體外模擬神經退化性疾病,協助評估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治療策略與藥物篩選。研究發現,經過玻尿酸處理後的雌激素在神經保護方面效果更佳,為新藥開發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負責推動長清計畫的清大生科中心主任林玉俊回顧18年來的成果,特別提到2項重要研究,其一是清大教授鄭兆珉與長庚醫院醫師顏宗海團隊開發出農藥中毒快速檢測平台,能在幾分鐘內判斷中毒種類,大幅提升急救效率;另一項是清大教授葉秩光與長庚醫院醫師魏國珍合作,利用超音波技術,將帶氧的微氣泡釋放到腫瘤附近,改善腫瘤周圍的缺氧狀況。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瀏覽 152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