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心不用幻術 8毫米晶片準確率已達91%

編譯/高晟鈞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開發了下一代的微型腦機介面,一個大小僅僅八毫米的矽基「讀心晶片」,可以將大腦的想法轉化為文字,幫助患有嚴重運動障礙的人恢復溝通能力。

腦機介面技術是在人腦與外部裝置間建立的直接連接通路,讀心晶片就像是一台「讀腦器」。
腦機介面技術是在人腦與外部裝置間建立的直接連接通路,讀心晶片就像是一台「讀腦器」。(圖/123RF)

讀心術─腦機介面技術

未來,讀心術或將不再只是科幻小說的劇情,因為腦機介面技術(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或Brain-Machine Interface, BMI)正利用科技力量解碼腦部訊號,以突破人腦與電腦的科技界線。近年來,BMI研究勢頭兇猛,尤其在腦損傷功能恢復方面,例如:癱瘓、中風、脊髓損傷、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D)等等。伊隆馬斯克旗下的Neuralink便在2023年9月啟動了第一次的人體臨床試驗招募。

更多新聞: 18年沒說話了!電腦晶片找到她的聲音

僅僅8毫米大小的讀心晶片

人們在書寫時,會先在大腦中產生神經訊號,接著傳遞到手部完成寫字的動作。讀心晶片能捕捉並即時處理大腦的神經訊號,將其轉化為數位文字,幫助患有嚴重運動障礙的人,可以透過簡單的思考來進行交流,將想法轉化為螢幕上的文字。

目前大多腦機介面會先記錄植入大腦電極的數據,在傳送到獨立的電腦進行解碼。而僅僅8毫米的讀心晶片整合了神經紀錄系統與解碼器,可以同時記錄並處理這些資訊。

研究人員發現,當患者想像用手寫下每個字母時,大腦的活動都包含非常特定的標記,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獨特的神經代碼(DNC)。為了處理晶片上的大量訊息,研究人員採用了完全不同的數據方法,縮小了晶片處理單位字母的DNC位元(大約100個位元組),進而降低了能耗,準確率更是高達了91%。

結合積體電路、神經工程與人工智慧的讀心晶片,象徵著神經領域的巨大突破,尤其是其小型化與整合紀錄與解碼系統的一大創舉。未來,研究團隊希望進一步開發一種多功能腦機介面晶片,可以針對各種神經系統疾病進行定制,為患者提供更廣泛的解決方案。

資料來源:Interesting engineeringTechXplore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瀏覽 139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