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影劑氣泡外殼 提高超音波成像高分辨率
編譯/高晟鈞
醫學超音波檢查,是一種基於超音波的醫學影像診斷技術。超音波檢查可以使肌肉、內臟器官等軟組織可視化,以對其尺寸、結構乃至病理學的病灶進行觀察。與其相關的學科被稱為「超音波診斷學」,在20世紀才出現,儘管歷史並不悠久,但對現代醫學的診斷有著難以取代的作用。
超音波檢查可以安全、無創地為醫生提供診斷圖像。該工作的技術員裡是透過發送高頻聲波,並聆聽在不同密度組織間的介面處所產生的回音。根據回音返回所需要的時間,計算機可以重建圖像。
然而,超音波檢查目前所遭遇最大的瓶頸,便是解析度(分辨率)過低。因此,針對造影劑(微泡)與聲波之間的相互作用有更好的理解,對於開發新的造影劑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超音波顯影劑是一種可被生物分解材質外殼所包覆的微氣泡(Microbubble), 具有增強超音波散射信號之作用,在超音波影像下具有標示與導向型功能。近期,來自筑波大學的科學家們得出了,超音波在含有封裝氣泡液體中傳播的新理論方程式。他們發現,氣泡殼的可壓縮性對於準確預測聲波的行為至關重要。
在新的方程式內,研究團隊將外殼的可壓縮性設置為黏彈性物體,並證實了他是分析中的一項重要參數。大多研究項目專注於氣泡內部的變形,而忽略了氣泡本身也會隨流體壓力升高或降低而發生變化。
這項理論的發現將有望提高超音波檢查的解析度,甚至是轉化為醫療用途,例如藥物的靶向輸送。透過聲波,我們可以控制器泡在體內,於特定時間或是位置破裂,釋放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資料來源:Phys.org
瀏覽 51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