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D材料將紅外線光變成可見光

編譯/高晟鈞

人眼只能看到特定頻率(稱為可見光譜)的光,其中最低的頻率構成紅光。我們看不見的紅外線的頻率比紅光還要低。印度科學研究所(IISc)的研究人員現已製造出一種裝置,可以將短紅外光的頻率增加或「升頻轉換」(Up-Convert)到可見光範圍。

研究人員開發新2D材料將紅外線光變成可見光。圖取自 Phys.org

紅外線成像的瓶頸

紅外線成像與感測,從天文、化學乃至醫療與國防領域都有著重要影響,包括我們時常聽到的熱像儀、夜視鏡,抑或是醫學熱成像儀和觀測天體的紅外線望遠鏡等。

更多新聞: 「超人X射線」 新成像晶片具透視力

傳統的紅外線成像使用特殊的低能隙半導體或微測輻射熱計陣列,從觀測物體中獲取熱量或吸收特徵,來對物體進行成像。一般來說,使用可見光比較難實現這種感測。

然而,現有的紅外線感測器體積依舊偏大且效率不高。另外,由於其在國防方面的用途,它們也受到出口限制,因此迫切需要開發本土高效率的設備。

特殊的升頻轉換技術

研究團隊透過堆疊三種不同的2D材料(由下到上為玻璃基板、金、二氧化矽和多層硒化鎵),並將輸入的紅外線訊號與泵浦光束一起饋送到多層2D反射鏡上,使輸出光束的頻率增加完成升頻轉換,並保留其餘特性。

使用這種方法,他們能夠將波長約為1550 nm的紅外線光上轉換為622 nm的可見光,可以使用傳統的矽基相機檢測輸出光波。此外,研究團隊還發現,從1,400nm到1,700nm的波長範圍內,性能都並無下降。

硒化鎵

由於輸出光束的可以保留輸入時的特性,這意味著,如果在輸入紅外線頻率中印上特定的圖案,它會自動轉移到新的輸出頻率。而一切的關鍵就在於「硒化鎵」上。硒化鎵具高非線性光學特性,可以使紅外光和泵浦光束的單光子結合,產生具有上轉換頻率的單光子。

即使使用厚度僅45 nm的薄層硒化鎵,團隊也能夠實現升頻轉換,小尺寸比使用厘米級晶體的傳統設備更具成本效益,其性能也可與目前最先進的上轉換成像系統相媲美。根據厚度的不同,可以穿過硒化鎵並進行升頻轉換的波長也會有所不同,這意味著研究團隊僅需要根據應用需求,調整材料厚度即可。

展望未來,研究人員計劃將他們的工作擴展到對更長波長的光進行上轉換,同時試圖透過探索其他堆疊幾何形狀來提高設備的效率。

資料來源:Phys.org

瀏覽 750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