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科大郭財吉主任:永續發展關鍵「企業有感,才能創造使命感」

記者/林育如

全球暖化危機迫在眉睫,淨零碳排(Net Zero)成為各國政府的重要使命。環境議題在全球廣泛重視之下,ESG成為企業管理顯學。不論是大、小企業都需根據ESG指標。但如何邁向永續?臺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系主任郭財吉直言,永續發展的成果並非一蹴可幾,必須從長計議,「教育」是根本大計,同時必須「跨域」整合。

臺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系主任郭財吉。圖:臺科大工管系主任郭財吉提供

企業、國家、地球的永續

郭財吉主任指出,永續是一種目標,不僅單指企業,而是擴及到國家、地球的永續。根據聯合國對永續發展的定義:「永續發展是當人類的需求和願望達到基本滿足的同時,也能確保後代子孫擁有發展的機會。」實踐永續發展目標,前提在於「如何達到永續發展?」

更多新聞:臨床、法規、技術 台灣醫材領域需求多元跨域人才

目的與獲利並不衝突

郭財吉主任引用「目的與獲利」一書中,作者George Serafeim提到「目的與獲利並不衝突,反而能幫助企業發展茁壯、增加影響力」。郭財吉指出,兼具「獲利」及「為顧客(消費者)解決問題」將是企業邁向永續的關鍵。

經濟財力是推動要件

無論是邁向永續發展、循環經濟過程中,「財力的支持」是往前推動的重要因素。不可諱言,短期間支出一定會大於收益,而且至少為原先經費的2-3倍。不過,一旦找到一條「兼具獲利及解決問題的路徑」,後續的效益將可能以3-10倍翻成長。

郭財吉指出「iPhone」就是最好的實例,不但提升生活便利、解決人類問題,亦同時達到獲益的目的。

臺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系主任郭財吉。圖:臺科大工管系主任郭財吉提供

考量成本及各影響性因素

在企業經營及實踐ESG過程中,除了人力、製造、財務等成本支出外,也不容忽視社會、國家所承擔的社會成本、自然成本,如空氣污染、教育資源等,以及政治、經濟,如戰爭、疫情等影響性因素。

政府軟硬兼施 不如企業自動自發

因應國際政策及大廠對於供應鏈的要求之下,對企業而言,ESG不單是短期的課題,而是攸關未來存亡。與其政府運用法規、補貼的軟硬兼施,更需要企業的自主性改變,從組織、文化中去改變。

「企業有感,才有使命感」郭財吉主任直言。雖然短期會歷經陣痛期,若能把困難、危機當作轉機前進,後續的延伸效益再不可同日而語。

台科大三校聯盟 跨域整合

談到永續,郭財吉主任認為「教育是根本大計。」從教育往下扎根,讓學生在學期間及早接觸、了解,進而認同,才能真正深根永續的理念,進而擴展至產業端。

無論循環經濟、智慧製造或是永續,都必須跨域整合。對此,台科大不僅跨域整合課程,學生可透過輔系、雙主修之外,同時與「台大」、「台師大」三校聯盟,學生可以跨校選課、豐富的教育資源,培育學子多元的跨域能力。

引導式教學 培育跨域思考

郭財吉主任以教授的「全球運籌管理」(Global Logistics Management)課程為例,以UNIQLO案例引導學子,從企業往外延伸紡織產業,再鏈結國際。透過引導式教學讓學子能聚焦議題,不單看見表面的問題,並能從宏觀的角度檢視產業供應鏈、乃至國際生態等面向,這就是跨域的點、線、面。

永續發展並非一朝一夕或仰賴少數人便能完成的任務,它是經濟、社會、環境三大面向的綜合體。企業有感,才能跨越門檻,進而使命感。郭財吉永任期許產官學攜手合力邁向社會、國家、地球的永續未來。

瀏覽 1,004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