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惠而實不至 ESG紅利膨脹後陷困境

編譯/曲姵蓉

2015年,12月12日的聯合國年度氣候變化大會(COP21),超過196個國家共同承諾應對氣候變化,並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這是ESG運動的開始,帶動許多私營部門企業為氣候變遷做出貢獻。幾年過去了,ESG卻陷入「漂綠」、「覺醒」和資本主義助長者的惡名標籤。

消費者與投資者嚴厲審視企業的商業行為,要求企業認真地實踐「環境、社會和治理」,而不是動動嘴巴而已。(圖/123RF)

ESG成雙面刃 企業股價飛漲後陷入「漂綠」爭議

根據報導, 過去幾年,ESG的確有效帶動了企業的聲譽和股價。然而也有不少公司將ESG與商業決策價值掛勾,導致全球ESG運動陷入混亂。「漂綠」、「覺醒」和助長資本主義等議題層出不窮。公眾對企業責任期望越高的同時,也會放大檢視企業的每個作為。導致許多企業即使持續發布淨零承諾,也鮮少提及「ESG」字眼。

更多新聞:面對ESG報告各種新要求 企業該如何準備?

ESG」成最後一根稻草

報導指出,壓垮ESG運動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ESG」本身。太多企業將ESG與商業掛勾,導致它已經演變成一個幾乎沒有具體意義的總體性口號。倫敦商學院金融學教授Alex Edmans強調,環境和社會是關於企業的社會服務。治理是企業的生產與回報。環境承諾可以是凈零排放計劃。社會承諾可以確保招聘是公平的。治理是指公司政策的決策架構,例如執行長與員工的薪酬比例。

這些名詞在理念、功能與政策方面是不同的,不該混為一談。但是ESG為企業帶來的大量鼓勵、新聞熱度和慕名而來的投資者,趨勢很多企業將ESG與商業決策掛勾。最終被人看破手腳,陷入困境。

消費者重新審視企業ESG」行動

隨著企業在ESG議題遭難,越來越多消費者與投資者嚴厲審視企業的商業行為,要求企業認真地實踐「環境、社會和治理」,而不是動動嘴巴而已。

資料來源:BBC

瀏覽 354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