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礦物供應鏈問題多  電動車電池遇瓶頸

美國總統拜登在其經濟政策中,持續關注著美國電動車的未來。自拜登上任以來,各大企業已經投資將近850億美元在電動汽車、電池和汽車充電上,而且美國境內電動汽車的銷售也增加了兩倍。另外,私人企業在美國的投資與設廠有許多實例,在美國境內陸續有各類加工廠、回收廠、製造工廠的設立。美國仍避免不了電池供應鏈的問題。

美國礦物供應鏈問題多  電動車電池遇瓶頸 (示意圖:123RF)

雖然美國確實提出了一些相關法規新增與修正,但法律上仍有其他方面的問題。以美國《國家環境政策法》(NEPA)為例,NEPA不夠充足,而且採礦法也已經過時。這造成美國政府其實沒有相關獨立機構,且無法進行有力的水汙染檢測,以及進行相關採礦管理。

最尷尬的是,美國礦物原料的分布位置。美國有97%鎳、89%銅、79%鋰和68%鈷存在於美國原住民保留地35英里範圍內,這也可能引發一些爭議或管理漏洞問題。美國也僅僅只有一個鋰礦場和一個將在2025年前關閉的鎳礦。種種問題導致美國非常依賴相關原料進口、無法自給自足。

另一問題,美國汽車業對於國外電池技術的依賴。電池製造中最有價值的部分不是在最後組裝,但美國卻較為重視這部分。美國企業應當更加重視電池設計和生產電池組件的部分。

目前,美國為了國內礦物供應鏈的穩定,曾援引《國防生產法案》來試圖緩解這些問題。拜登政府還提出,管理這些關鍵礦物的開采和加工的法律。2022年2月22日成立了機構間工作組(IWG)來領導法規更新工作。 IWG已經發布了國內礦業改革的11項基本原則。2022年8月16日,美國也簽署了《減少通貨膨脹法》(IRA),其中包括綠色能源稅收優惠相關條款,也有加強美國關鍵礦產供應鏈的措施。

儘管法律持續更新調整,但在美國要獲得礦業許可證,需要花費幾年的時間,而且這幾年批准的量正在下降。除此之外,採礦業者還必須與多個機關或法規配合、合作。這將會成為美國發展原料供應的難題。

也曾有人建議可進行海底開採,但這會碰上各州法律和禁令的問題。俄勒岡州(Oregon)和華盛頓州有相關海底採礦的禁令,而加利福尼亞洲也有頒發禁止在沿海地區進行採礦業務的法規。

總體來說,美國勢必要解決國內的根本問題,以及改善原料供應問題和加強電池技術的研發能力。企業也許能夠利用現有的新法律和優惠政策來加速美國電動車電池發展速度。但是想要超越中國目前的成績,仍然存在一段不小的差距。(編譯/施毓萱)

資料來源:Mayer Brown美國之音NRDCIndustry WeekThe White House

瀏覽 721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