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逼AI!「綠領人才」需求激增 環境部攜28大專院校成立培育聯盟
記者彭夢竺/台北報導
在全球積極推動2050年淨零排放政策的趨勢下,具備碳盤查、碳足跡、碳減量與碳管理專業知識的「綠領人才」,已經成為產業界爭相延攬的對象。為了加速培育這類專業人才,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結合全台28所大專院校,共同成立「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推出為期48小時的「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課程費用為1.2萬元,30歲以下在學生與低收入戶者可獲得學費優惠,期望在政策與教育資源的雙軌推動下,快速填補綠領人才缺口。

綠領人才需求激增、直逼AI產業
根據環境部最新發布的《綠領人才就業趨勢報告》,2024年全台有將近3600家企業釋出所謂的「綠領」職缺,平均每個月需求高達2.2萬人,8年內成長3.29倍,人才缺口直逼AI產業的2.9萬人,這數據顯示出綠領人才需求的急遽成長。
延伸閱讀:碳盤查正式上路!環境部擴大盤查、500家用電大戶免繳碳費
環境部長彭啓明指出,2025年起,所有上市櫃公司將全面編製「永續報告書」,揭露企業在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方面的績效與規劃;而2026年起,環境部也將針對年排放量達2.5萬公噸CO2e以上的電力、燃氣供應及製造業,正式開徵碳費。
彭啓明提到,雖然目前只有7%的企業開出綠領相關職缺,但未來隨著法規趨嚴與國際減碳壓力升高,預估未來5年內綠領職缺將有1至3倍的成長空間,市場對於具備碳管理與減排知識的人才需求將持續攀升。
4大區域、28校合作培育綠領人才
根據環境部的規畫,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於北、中、南、東4區28所大專院校設立區域培育中心,涵蓋主要縣市,讓參與者能夠就近上課,降低學習門檻,擴大參與基礎。彭啓明表示,聯盟的成立,讓參與者可以在熟悉的學校就近學習,還能與不同區域的專家與學員互動,促進知識交流與資源整合,進一步提升學習成效。
北區培育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清華大學
中區培育中心: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東海大學、逢甲大學、大葉大學、國立暨南大學、國立聯合大學。
南區培育中心:國立成功大學、國立中正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崑山科技大學、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國立高雄大學、國立中山大學、正修科技大學、文藻外語大學。
東區培育中心:慈濟大學、國立宜蘭大學、佛光大學、國立東華大學、國立臺東大學、國立澎湖科技大學、國立金門大學、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連江校區。

課程設計適合非理工背景者學習
「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課程設計兼顧理論與實務,適合非理工背景者,課程總時數為48小時,各區域培育中心預計自4月下旬起陸續開課,安排專業講師授課,協助學員建立完整的專業基礎。內容涵蓋:
氣候變遷及溫室氣體管理
溫室氣體盤查作業
溫室氣體自願減量與減量額度
產品碳足跡
國環院長劉宗勇強調,很多人誤以為淨零排放課程僅適合理工背景者,其實這課程非常適合非理工科系者參加,尤其是對氣候政策、環保法規、企業永續發展有興趣的學員。彭啓明則認為,隨著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僅具備基本技能已不足以應對市場需求,透過完整的培訓與實踐經驗累積,才能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盼鼓勵更多青年與弱勢族群參與
為了鼓勵更多青年與弱勢族群參與,課程提供幾個學費優惠方案。
30歲以下大學、碩博在學生:享有半額補助(6千元)。
低收入戶:享有全額補助(1.2萬元)。
此外,學員只要完成訓練並1次測驗就合格者,即可獲得環境部頒發的官方認證證書,並享有相關學費優惠。
為了因應2050年淨零排放的國家政策,各部會正積極推動綠領人才的培育,展現對環境永續發展的重視。隨著全球氣候變遷與減碳需求日益增加,培養具備專業綠色技能的人才已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課題。目前,勞動部、衛福部及原民會已與環境部展開合作,積極洽談開設「淨零綠領人才專班」。
瀏覽 1,609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