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年薪500萬拚搶才!清大募11億發獎勵金、逾1/3師領到

記者/李琦瑋

為攬才留才,國立清華大學創全國大學之先,設立傑出人才發展基金,已募得約11億元,全校共有超過三分之一,也就是近300位教師今年領到3萬至100萬元的學術表現獎勵,再加上彈性薪資加碼,教授年薪最高上看500萬元,成為國內公立大學中教師薪資最具競爭力的大學。

清大募11億元發獎勵金,逾1/3教師領到,再加上彈性薪資加碼,教授年薪最高上看500萬元。
清大募11億元發獎勵金,逾1/3教師領到,再加上彈性薪資加碼,教授年薪最高上看500萬元。(圖/清華大學提供)

設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攬才

國立清華大學19日舉辦記者會,校長高為元表示,「願意攻讀博士的優秀學子愈來愈少,臺灣未來的教授要從哪裡來?」他為大學的未來發展感到憂心,並認為這是國內大學面臨的急迫困境,未來十年人才流失的挑戰將更形嚴峻,「如果我們不挺身改變,優秀教授不足的人才海嘯就在眼前」。

他提到,規畫傑出人才基金之初,就發現「為人才募款」不易,許多捐款人可能更傾向冠名捐款興建大樓等硬體建設,因此,他特別感謝許多企業、校友及個人捐款支持清華傑出人才發展基金,為清華大學延攬並留住傑出教授提供助力,無論理工、人文、教育、藝術等各領域的教師都能受惠。

延伸閱讀:清大研發細胞運輸定身術!「鉚釘系統」阻止病毒入侵

清大教授年薪上看500萬

至於何謂傑出人才?清大研發長邱博文指出,該基金主要獎勵教師的學術研究成果,評比指標包括發表重要期刊論文、學術專書、舉辦或參與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擔任國際頂級期刊主編、獲選重要學術組織會士,也包括演講、展演、競賽等多元領域的學術表現,名額無上限,只要教師符合標準就給獎勵。

邱博文指出,清大去年首度對學術表現傑出教師頒發傑出人才獎勵,獲獎教師占全校教師的29%,今年的獲獎比率更上升到36%。此外,針對教育部補助大學辦理彈性薪資方案,清華也加碼提供配合款,本學年彈薪總經費較前學年提高約27%,使清大的教師薪資在傑出人才基金及彈薪方案的雙重激勵下,一躍成為國內頂大中的佼佼者。

清大教師加薪額度表。
清大教師加薪額度表。(圖/清華大學提供)

邱博文進一步分析,清大助理教授本學年彈薪最高加碼56萬元,副教授87萬元,教授則可達279萬元,再加上傑出人才基金獎勵3萬至100萬元,合計本薪及雙重獎勵,助理教授及副教授的年薪可上看300萬元左右,教授則有機會躍升至500萬元。

今年53位教師獲冠名獎勵金

清大今年獲得傑出人才基金獎勵的教師中,共有53人獲頒捐款企業或個人冠名獎勵,獎金額度在50萬至100萬元之間,其中也包括來自日本、波蘭與以色列的外籍教授。

清大電機系教授李祈均今年獲頒「聯詠傑出人才講座」。李祈均表示,傑出人才基金制度著重獎勵教授的學術表現,這令有志研究的學者感到被重視,也以此為榮,是提升頂尖大學水準的良方。

清大運科系副教授曾鈺婷曾是我國韻律體操選手,在取得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人體運動學博士後,成為清大與竹教大合校後運動科學系聘進的第一批教師,在兒童發展、神經科學等領域發表多篇頂尖期刊論文,今年獲頒「清鏡傑出年輕學者」。她說,「這是對一心只想把研究做好的教師最大的鼓勵。」

波蘭籍的清大化學系教授帕偉·鄂本(Pawel Urban)今年獲頒「陳基成傑出人才獎座」。他認為,外籍教師必須負擔更高的跨國移動成本,也更擔心未來退休回國的財務保障,清大此舉是對他們激勵與承諾,的確可以提升對國際頂尖人才的吸引力。

不只老師!行政人員也有獎勵金

邱博文提到,清大傑出人才基金不只獎勵教授,從今年起也獎勵行政績優職員,公務人員及校聘人員都在獎勵之列,會分兩關篩選、檢視行政績效,因為名額有限,競爭相當激烈;今年共有74位職員獲獎,並經校內外委員會評選及校內職員互評,選出最優秀的3位頒發「行政紫荊獎」,獎金額度為6至10萬元。

清大環安中心環保組組長吳瑞祥是今年的「行政紫荊獎」得主,校內經常看到他穿著雨鞋、青蛙裝,投身成功湖整治、生態維護的辛勤身影。

他認為,民間企業有許多活絡的員工獎勵機制,國立大學也需要思考如何「把動力帶起來」,鼓勵員工學習創新、提升績效,改善工作氛圍。

邱博文說,這筆基金並非一次性發放,還有很大一部分投入「永續基金」,以孳息方式持續年年獎勵傑出的教職員,確保制度長青,也符合學校永續經營的理念;由於募款持續湧入,發放給教職員的獎勵金也會年年成長。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瀏覽 1,369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