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循環運用 人工智慧造水解供水危機
針對現今社會,關於依循循環經濟的概念,再生水源來自工業廢水以及民眾平時的生活污水,本來經污水處理廠初步淨化成放流水,便放流入海之水源,被攔截下來輸送至再生水廠,透過薄膜、過濾與消毒等方式生成純淨水。在2020年台灣沒有颱風過境,隔年隨即迎來最嚴重乾旱,各地方接連陷入供水危機,專家警告,未來在氣候變遷之下,旱象將成為常態。
據了解,用水缺口大部分來自南臺灣正迅速擴張的半導體產業。而今年上半年,臺南科學園區平均每月用水量登上臺灣三大科技產業聚落之首,已經達到近20萬噸CMD,以單日用水量計算的話,占臺南市單日用水量的7%,未來隨著產業聚落擴張,南科用水將在2026年達到33.5萬噸CMD,屆時若降雨型態轉變,產業供水可能會更加吃緊。
臺灣地區主要取決於建置與處理程序的複雜度,在將本求利的商業模式下,難以說服使用端負擔更高昂的費用。以鄰近的日本東京為例,用戶支付自來水費平均為每度140元台幣,再生水一般家庭每度水價則僅45元台幣,再生水比自來水價便宜之下,便能促進民間使用再生水,進一步帶動產業發展。然而,臺灣卻恰好相反,使得再生水產業難以推進,企業多半都是在環評要求之下,承攬再生水的購買額度。(記者/宋柏瑜)
瀏覽 2,39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