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耐藥性危機迫在眉睫 嗜菌體療法有解?

編譯/高晟鈞

當細菌突破人體的皮膚或免疫系統時,會引發像是發燒、發炎等現象;此時,大多數醫生便會選擇使用抗生素作為治療方案。然而,由於抗生素的強烈功效,使得一些醫生無論病情輕重,都會選擇抗生素作為康復的最快手段。也因此,細菌也逐漸衍生出了對抗抗生素的抗藥性。

作者Sophie McCammon表示:噬菌體療法的一個優勢是副作用很小,針對此點將有望提高公眾對其的接受度。(示意圖/123RF)

抗生素耐藥性的危機,也意謂著以前可治療的感染如今可能變得致命。於是,許多科學家希望通過其他手段來抑制細菌的感染,而此時,細菌的天敵之一,噬菌體便被科學家試圖用於治療中。

噬菌體療法的出現早在一世紀前便被研究過,但後來抗生素的問世,使得此研究被放置在了一旁。如今,抗生素耐藥性的危機,使得噬菌體療法再次走入了大眾的視野。

研究人員對噬菌體的研究進行了回顧,並進行了一項調查,以評估英國大眾對於噬菌體療法的接受度、意見與偏好。

調查中,787位參與者被隨機分配到不同的嗜菌體療法組別。每個組別會有兩種情況:首先他們會出現輕微感染,再來三個月後他們會接受對抗生素反應不佳的感染;最終,小組在接受不同噬菌體療法的說明後,並根據結果統計普遍民眾對於此療法的接受度。

結果發現,當醫生使用諸如「殺死」、「病毒」等苛刻用詞時,患者對於噬菌體療法較易出現牴觸情緒。相反地,當醫生使用像是「細菌的天然捕食者」等措詞時,患者較易放下心理防備,並提高接受率。另外,此前接觸過有關抗生素耐藥性或替代療法等信息的參與者,也更容易接受此種治療方式。

儘管噬菌體療法的實際臨床應用,還需要好幾年的研究與努力,但隨著抗生素耐藥性的危機迫在眉睫,評估民眾對於替代療法的接受度至關重要。作者Sophie McCammon表示:「噬菌體療法的一個優勢是副作用很小,針對此點將有望提高公眾對其的接受度。」

資料來源:MedicalXpress

瀏覽 456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