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魚糞便 保護脆弱珊瑚生態系統

編譯/高晟鈞

時至今日,大多數人們對於吃珊瑚的魚仍存在著迷思,認為這種食珊瑚動物會削弱珊瑚礁的結構;其實不然,相反地,吃藻類和碎屑的草食性魚類,則被認為可以保護珊瑚礁的健康。

了解食珊瑚動物和草食魚類的糞便,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維護和保護重要的珊瑚生態系統。示意圖/123RF

然而,其實這很可能存在著刻板印象。科學家們發現,草食性魚類所留下的糞便,可能含有大量的珊瑚病原體,會在珊瑚上流下大量損傷;有趣的是,珊瑚蟲的糞便反而能提供對珊瑚礁有益的微生物,幫助珊瑚生長與茁壯。

熱帶海洋中存在許多的珊瑚礁族群,提供許多魚類棲息與生活的環境。然而,許多魚類所產生的糞便含有大量的病原體與沉積物,有機會扼殺部分活珊瑚,使得珊瑚產生稱為「病變」的斑塊。為了保護脆弱的珊瑚生態系統,了解廢物和養分的循環至關重要。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來自於萊斯大學的Carsten Grupstra博士,對珊瑚蟲和草食性魚類的糞便對於活珊瑚的影響展開了研究。他們將珊瑚放入注入無菌海水的罐子當中,並將珊瑚蟲和草食魚類的糞便塗抹在罐壁上,實驗結果將珊瑚的情況歸類成三種:表面健康、有病變和死亡。並且,研究團隊將對糞便進行採樣,以確定何種細菌有機會對珊瑚造成的負面影響,或是否含有特定的病原體。

研究結果顯示,所有糞便都會造成珊瑚受損,然而,所有草食魚類的糞便會導致珊瑚死亡,而食珊瑚動物則只會造成輕微病變。而兩種魚類經過消毒的糞便對於珊瑚的傷害,與珊瑚蟲糞便的傷害水平相當。

科學家們認為草食魚類內發現更多的病原體,而食珊瑚動物糞便中的有益微生物則平衡了這種傷害,可能反而在促進珊瑚礁有著重要影響。尤其糞便的損傷效應,在現實條件下可能並沒有那麼嚴重,且海洋的大範圍面積更是稀釋了這種傷害的風險。

Grupstra表示:「總的來說,這項研究使我們對於各種魚類在珊瑚礁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了解食珊瑚動物和草食魚類的糞便,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維護和保護重要的珊瑚生態系統。」

資料來源:Phys.org

瀏覽 3,753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