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革命!基因改造過的「米色脂肪」 有望餓死癌細胞

編譯/高晟鈞

說到抽脂手術你會想到什麼,整形、減肥還是健康?但無論是什麼,似乎都不會聯想到癌症治療。然而,加州大學的一個科學團隊成功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將普通的白色脂肪細胞轉化為一種特殊的「米色」脂肪細胞,能與癌細胞爭奪營養,藉此來「餓死」癌細胞。

基改後的米色脂肪異常強大,對乳癌、胰臟癌與攝護腺癌細胞均有效,能夠搶奪可用的營養物質,使癌細胞陷入飢餓狀態而死亡。
基改後的米色脂肪異常強大,對乳癌、胰臟癌與攝護腺癌細胞均有效,能夠搶奪可用的營養物質,使癌細胞陷入飢餓狀態而死亡。(示意圖/123RF)

用脂肪餓死癌細胞

身體中的脂肪可以被分為3種:儲存熱量的白色脂肪,以及燃燒熱量的米色與棕色脂肪。我們平時進食後所多出來的熱量會存在於白色脂肪的「油滴」裡,而脂肪平時不易取得、消耗,卻能默默儲存大量能量。米色與棕色脂肪雖然起源不同,但都同屬增加能量消耗的細胞,被認為是「好的脂肪」。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白色脂肪的基因會被啟動,進而轉換成棕色或白色脂肪。最常見的便是透過運動,使得白色脂肪褐變,進而燃燒能量。

更多新聞: 乳癌原因很多 新研究發現竟與PM2.5有關

另外一種是透過低溫刺激。在寒冷刺激下,身體自然顫抖能刺激骨骼肌釋放許多內分泌因子,從而促進棕色脂肪脂肪活動,提升活性開始燃燒。然而,對於癌症患者來說,冷刺激可能不太適合。因此,科學家開始將目光轉到米色脂肪上。

研究團隊透過CRISPR來改造白色脂肪,激活了一種名為UCP1的基因,成功將其轉化為米色脂肪,並透過整形手術將其植入回患者體內。實驗中,米色脂肪與癌細胞生活在一個具有隔間的培養皿並共享營養物質。研究結果令人震驚,很少有癌細胞能夠成功存活。

活細胞療法的未來?

基改後的米色脂肪異常強大,對乳癌、胰臟癌與攝護腺癌細胞均有效,能夠搶奪可用的營養物質,使癌細胞陷入飢餓狀態而死亡。為了測試其在人體組織的有效性,研究團隊收集了乳癌乳房切除後的樣本,由於乳房含有大量脂肪,因此成為最合適的研究器官。透過基改乳房中的脂肪細胞,並與來自同患者的乳癌細胞進行共同培養後發現,乳癌細胞同樣難以存活,即使是植入老鼠模型時也是如此。

癌細胞有其偏好的營養來源,就好比胰臟癌在葡萄糖稀缺時會以尿苷為主食。因此,研究人員將脂肪細胞進行編程,使其只吃尿苷,輕鬆戰勝了胰腺癌細胞,這表明脂肪細胞可以適應幾乎任何癌症的飲食偏好。這使得脂肪細胞在活細胞療法中具有絕對優勢,除了非常容易取得、生長容易外,他們在基改後植入人體時不容易產生免疫反應,這是來自數十年整形外科技術的支持。

不只如此,即使基改後的脂肪細胞不在腫瘤附近,同樣能竊取癌症營養,這對於許多難以治療的癌症,例如腦癌及其他疾病來說極具價值。

 

資料來源:ScitechDaily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瀏覽 89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