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BMI數值已經不準了!科學家與醫生重新定義肥胖標準

編譯/高晟鈞

針對肥胖定義問題,全球臨床肥胖委員會邀請各路專家,整合BMI、身體尺寸(腰圍、腰臀比與腰高比)與器官功能等參數,重新制定評估標準,並將肥胖區分為「臨床肥胖」與「臨床前肥胖」。

單獨使用BMI很可能造成肥胖的誤判。
單獨使用BMI很可能造成肥胖的誤判。(圖/123RF)

肥胖:疾病還是危險因子

肥胖究竟是疾病還是危險因子一直是醫學界中,相當具有爭議性的問題,兩派都有各自的支持者。事實上,或許錯誤在於問題本身,因為它將肥胖假設成一種不是疾病,便是危險因子的處境。那麼有沒有可能,肥胖可能兩者都是呢?

更多新聞:這類飲食比葷食風險更高!專家揭露脂肪肝4大迷思 你中了幾個?

「這個問題之所以從未獲得解決,是因為肥胖標準是一個範圍。這使得肥胖標準本身便與僅是一種疾病或危險因子的想法背道而馳。」委員會主席Francesco Rubino教授說道。在現實中,一些肥胖患者能長期維持正常器官功能與健康,有時甚至是一輩子。相反地,也有些人卻因肥胖而導致嚴重疾病的體徵與症狀。

為什麼僅憑BMI不能很好地診斷肥胖

如何定義肥胖重要嗎?答案是肯定的,由於目前的定義與測量方式,肥胖實際上對於每個人並不具有相同意義。BMI(身體質量指數)是世界公認評估健康體重的標準,並將結果以不同體重範圍區分為過輕、健康、超重與肥胖。然而,BMI只能概括大多數情況,畢竟他無法區分脂肪、肌肉與骨骼的質量,也並不顯示身體脂肪的類型、分布位置,或者器官與組織功能是否異常。因此,單獨使用BMI很可能造成肥胖的誤判。

新框架:臨床和臨床前肥胖

為了減少錯誤分類的風險,委員會強烈認為,透過考慮脂肪組織的品質、分佈和功能的異常來評估過量脂肪對健康的影響比僅依靠體重指數更合適。並透過以下方法確認體內脂肪是否過多:

  • 至少兩次身體尺寸測量(腰圍、腰臀比或腰高比)
  • BMI加上至少一項身體尺寸測量值(腰圍、腰臀比或腰高比)
  • 直接身體脂肪測量,例如透過骨密度掃描(DEXA)
  • 對於BMI非常高的人(例如,高於 40 kg/m 2),可以實際地假設體內脂肪過多。

此外,新的診斷模型依賴於對個體層面疾病的客觀評估,包括測量器官和組織功能的血液生物標記物,以及評估一個人進行日常生活活動(如洗澡、穿衣、如廁和飲食)的情況。

根據上述評估,患者將被區分為「臨床肥胖」或者臨床前肥胖;前者定義為由脂肪過多直接引起的器官或全身功能障礙導致的慢性疾病,與其他脂肪相關疾病的存在無關。臨床前肥胖則是指器官功能正常的肥胖狀況。

這是數十年來第一次科學家與醫生對於肥胖定義有了共識,以及明確的診斷方法。這處了意謂著患者將能接受個人化的治療計畫外,也讓大眾認知到「外觀胖」有時候並不直接等於「肥胖疾病」。

資料來源:NewsAtlas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瀏覽 74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