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食戒不掉 要怪遺傳基因在搞鬼

編譯/高晟鈞

台灣有著「手搖大國」之稱,加上飲食習慣偏甜,因此許多人戒總是難以成功。然而,在一則發表在國際期刊<<腸胃病學>>的研究顯示,戒糖失敗可能並不完全是你的問題,而是基因搞得鬼。

我們總是難以抵抗對於甜食的誘惑,而背後很可能是你身體的基因在作怪。
我們總是難以抵抗對於甜食的誘惑,而背後很可能是你身體的基因在作怪。(圖/123RF)

台灣人超愛吃糖

據統計,台灣人每年吃掉60萬噸糖,平均每人一年25公斤,相當於每天攝取超過15顆方糖,世界排名前20。事實上,不只是含糖手搖,我們平時吃的許多鹹食,像是滷肉飯、沙茶羹都難有大量的糖,在南部地區尤為明顯。

隨著互聯網時代興起,人民普遍健康意識提高,許多人也意識到「戒糖」才是遠離糖尿病肥胖、腸躁症與胃食道逆流等疾病的不二法則。然而,我們總是難以抵抗對於甜食的誘惑,而背後很可能是你身體的基因在作怪。

更多新聞: 聯發國際UG手搖飲導入AI製茶機 7秒就可做好一杯飲料

遺傳基因如何影響對糖的渴望

我們平時所攝取的糖許多都是游離糖(Free sugar),是含有熱量的甜味劑,包含常見的蔗糖、蜂蜜和果糖等。與新鮮蔬果或牛奶不同,游離糖空有熱量,對健康毫無益處。相反地,新鮮蔬果或牛奶中的糖,前者的糖因含有植物細胞壁,因此消化更加緩慢,血糖上升也較慢;而乳糖則能幫助鈣質吸收和益生菌生長,且甜度低,不易造成血糖波動,也就不容易引起肥胖。

「SI基因」(Sucrose isomaltase,簡稱SI)掌管體內有關蔗糖、麥芽糖與澱粉酶的代謝。研究團隊發現,當個體中SI基因有缺陷時,不只會降低相關糖類的代謝能力,甚至會影響含糖食物對於我們的吸引力與代謝能力。作者Peter Aldiss博士認為,透過更加深入了解SI基因的部分缺陷將能幫助開發新的減肥療法,減少糖的攝取慾望,從而改善消化與代謝健康,對抗日遽嚴重的肥胖問題。

資料來源:MedicalXpress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瀏覽 4,221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