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怕被取代 MIT:只有23%工作可由人工智慧完成

編譯/曲姵蓉

麻省理工學院電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MIT CSAIL)、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Sloan)生產力研究所和IBM商業價值研究所最新研究指出,只有23%的工作可以用人工智慧更具效益地完成,使用人工智慧技術來取代人類的作法,在絕大部分的工作上不具經濟效益,因此人們需要的是培養「使用」人工智慧的軟實力。

專家建議,人們應該要掌握使用人工智慧的軟實力,將人工智慧轉為助力。示意圖。圖/123RF

大多數工作採用人工智慧並不具經濟效益

麻省理工學院CSAIL和數位經濟倡議首席研究員Neil Thompson表示,人工智慧正在逐步融入各個領域,人們不斷討論人工智慧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但是很多人忽略了自動化與人工智慧所曝露的風險,如果從這個觀點來看,許多工作採用人工智慧技術其實是不具經濟效益的。

更多新聞:削減成本、外包 專家:產業並非投資人工智慧而裁員

掌握使用人工智慧的軟實力

這樣的調查結果並不代表人工智慧不會衝擊職場,它只是不會「取代」、但會帶來許多的連鎖反應,當大家都會使用人工智慧輔助工作時,不會使用的人可能就變得較沒效率,甚至是「落伍」。因此專家表示,人們應該要時刻磨練自身技能,掌握使用人工智慧的軟實力,將人工智慧轉為助力,才能從廣大的求職者中脫穎而出。

73%企業將創造性思維視為必備技能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2023年未來就業報告》(The Future of Jobs)中指出,73%的企業在招聘員工或評估員工能力時,十分看重創造性思維,甚至視為必備技能,這也是目前機器人無法做到的關鍵人類特質。

總之,求職者應盡可能掌握使用人工智慧的巧方法,打造科技時代獨特軟實力,才能從一眾人群中脫穎而出、受到主管與公司的青睞。

資料來源:Daily Mail

瀏覽 448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