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達內部改造與華碩商務轉型-AI化的產業動能

記者/蔡哲明

臺灣產業動能AI化已經成為市場趨勢,在人力成本考量以及運營策略整合下,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宣布將在這一波由生成式AI掀起的產業變革中,把企業推向全方向的AI發展。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也在內部信中向同仁喊話,要公司快速蛻變為AI。由此可知,AI化已經成為產業動能的指標之一。

圖:取自123RF

華碩宣布將與Ouividi進行合作,基於AI與電腦視覺應用的受眾測量解決方案,導入華碩「NUC系列」及華碩「智慧物聯網」的Tinker Board單板電腦產品線中,擴展雙方於「智慧零售」及「數位電子看版」的領域商機,華碩在AI領域布局從「商務轉型」的核心技術著手。

更多新聞:臺灣科技轉型的派系山頭-下一個台積電

廣達投入AI伺服器研發自產策略,跳脫當年登上筆電代工霸主,除了掌握臉書、微軟、亞馬遜、Google北美四大雲端服務商客戶訂單,也被輝達(NVIDIA)點名為新品首波供應商,廣達在AI領域布局反而是以「內部改造」的轉型策略開始。

當全球聚焦 AI 領域的發展,科技巨頭也在擴張AI 方面的經營力道,不論是從「商務轉型」或是「內部改造」,最終勢必要在「建立盟友」以及「併購技術」的兩難之下做出決定,否則終將錯過這波寶貴商機。華碩以及廣達正好走在「AI化」的風尖浪頭,就看誰能成為國內科技廠商的參考標竿。

筆者認為不論「建立盟友」或是「併購技術」,都已證明科技公司意識到生成式AI未來勢必舉足輕重,但是囿於國內企業文化的「保守心態」,仍然還是採取「商務轉型」以建立合作,鮮少透過「內部改造」來釜底抽薪,擔心過猶不及影響公司營運,而以「小步快走」的方式涉足AI領域。   

臺灣科技產業一旦掀起「AI化」的產業動能合作模式,鎖定「商務轉型」取代「內部改造」,雙方合作能否長期穩定,各自發展野心將成最大變數,「內部改造」反而成為個別公司產業AI化的選擇關鍵。不論如何,跟著AI浪潮進化,才能在詭譎多變的科技時代中屹立不搖。

瀏覽 2,575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