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人性的AI走向歧視化  老年人被貼上「社會負擔」標籤

目前,從監管或法律角度來看,對於AI的活動培訓、審核或監督比較少不多,監管制度資源也不足,為維護少數群體的聲音,遵循嚴格的AI法規,都要以評估演算法產出的結果是否符合公平規範的程度。在目前整個新冠病毒流行的期間,年齡歧視的問題被推到了最前沿,許多老年人都被貼上了「社會負擔」的標籤,在一些救難相關的緊急狀況當中,年齡已經被用來當作救生的標準條件。對此,AI會系統性的,認為高齡者因年紀增長,可以採取消極態度。

圖片來源:123RF

據了解,世界衛生組織WHO也警告,大量使用在醫療保健服務之人工智慧 AI蘊含著大量偏見,會加深針對老年人的歧視,AI通常也會被認為比人類更為客觀,然而在現實當中,AI演算法所輸入的資料也都是人類去做出決策而在醫療保健及日常生活中,帶有偏見的演算法引發了不少問題,目前關於AI偏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性別和種族上,不過,新研究發現與年齡有關的歧視現象卻越來越不少。

對此,會有年齡歧視的現象,有很大的因素是老人在技術可獲取的障礙,因為開發者會認為老年人無法使用新科技,所以,老年人的觀點很少參與進AI和相關政策、資金和支援服務的制定裡面。而AI中的偏見目前被許多機構組織認為是一個需要採取緊急行動的關鍵問題,必須制止這些與年齡相關之偏見,才可以進而避免產生相關的一些風險和危害。高齡者資料的缺失會在輸入資料當中就被分隔開來,而老年年齡組會被劃分到更窄的年齡範圍。(記者/宋柏瑜)

瀏覽 3,830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