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變革大躍進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掌握五大成功關鍵 專注改變 眼光放遠
記者/林育如
A I技術的高速發展與擴張,帶動經濟增長,也引發產業對科技人才儲備、培養和職能變遷等議題的關注,眾多新興職業及商機也應運而生。台灣人工智慧學校(AIA)秘書長侯宜秀出席由1111人力銀行與數位時代共同主辦的「7/13 AI新世代-科技人才趨勢論壇」時表示,去年生成式AI開始,AI開始像水一樣深入社會各角落。今要分享面對AI發展,大家所要關注的事項。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AIA) 秘書長侯宜秀表示,本業是律師,在大型事務所工作。對於科技與法律之間的關係相當嫻熟。2017 年協助設立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基金會,2021 年起擔任秘書長。侯宜秀表示,人類想要創造一個能打敗自己的機器,直到真的出現AI科技打敗棋王的紀錄。
侯宜秀提到AI從1956年到2016年60年發展史,AI領域在近年2017年到2022年,在AI模型、發展單位、AI應用類型等有了重大突破。AI模型從早先Transformer,VQ-VAE,Bert,StyleGAN,再到CLIP,DALLE,到了2022年的Data2Vec、Atlas、Galatica,再著就是大家熟悉的ChatGPT。AI應用類型從自然語言、電腦視覺、3D視覺、視覺修補、圖像轉文字、生物物理學,到2022年發展至談話-視覺-語言、程式語言、通用AI架構、語言模型、大型語言模型等應用的大躍進。這顯示AI從過去分析式AI/專才,進入到生成式AI,再到如今生成式AI/ChatGPT通才。
侯宜秀表示,產業AI用到的「核心技術」從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資料治理;再到「AI應用技術部分」如電腦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數據分析預測、語言處理、推薦系統、新興應用技術;再進階到「AI的產業應用」,如智慧製造、智慧醫療、智慧零售、智慧金融、邊緣運算等。這也都是2016-2022人工智慧學校上課的內容。AI把從人類行為,加上AI行為,從介面的改善、到自然語言,發展成為更穩定的ChatGPT。
侯宜秀提出企業應用ChatGPT的「五大層次及成功關鍵」分別為:(一)用ChatGPT提高員工生產力、(二)串接ChatGPT以提升數位平台能力、(三)用Fine-Tuning模式練出企業專屬的ChatGPT、(四)訓練企業專屬的LLMbase model、(五)成立/投資算力池 。目前許多企業投入相關開發及研究。
現在只要打入搜尋AI,就會出會例如:被AI、被AI取代的工作、被AI取代、被AI取代的職業等關鍵字。生成式AI每年可能為報告分析的63個使用案例增加相當於2.6兆至4.4兆美元的價值。侯宜秀再指出,生成式AI應用能帶來的價值中,大約有75%分佈在四個領域:客戶服務、行銷與銷售、軟體工程、研發。
侯宜秀提出,「被 AI 取代是不均質的取代」。侯宜秀提出,不同任務衝擊不同,比如手作、認知、情感等工作。律師也是名列被取代的職業中,但她不憂心,這包括手作、認知、信任感等是否能被AI能取代都需要進一步思考。
她表示,某些工作消失,產生了新的工作型態電腦化的過程,取而代之是新創公司、自由工作者出現。而進入人機協作時代,不要求正確性、高品質的任務。此外,AI對不同年齡層也產生不同的衝擊,這當中包括移民者與 AI 原生世代、學習成本不同;以及對不同地區衝擊也不同,這包括職業類型、成本、監管法規與文化差異、AI技術導入程度不同。都我們必須考慮到的因素。
台灣人工智慧學院致力於教育與生產力提升、衝擊議題收集與正面影響的投入,為此舉辦AIGC實戰夏令營、生成式AI衝擊工作訪、AIGC實戰工作坊等活動。 台灣人工智慧學院(AIA )未來持續推動AI的人才培育上。在2023-2027年陸續投入擴散應用與普及、風火輪開源計畫(泛用化預訓練模型)、推動本土產業個案(進入商學教育)、建立AI國際合作鏈結(互補創新)、舉辦生成式AI工作坊 (產業與社會衝擊)。
AI對每個年齡、世代的衝擊不同,未來可能是結構的改變,台灣人工智慧學院也會再辦理「生成式AI開啟的技術與產業革新」的相關活動。
最後,侯宜秀引用Bill Gates所言,「我們總是高估2年能做到的事,而低估5或10年發生的改變」 的話,提醒我們專注改變同時,也要眼光放遠,10年世界可能更不一樣。
瀏覽 68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