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基本法公聽會!專家籲建立繁中語言模型、國家級資料庫
記者李琦瑋/綜合報導
立法院16日召開首場AI基本法公聽會,與會專家學者盼立法加入臺灣產業特色,並建立繁中大型語言模型、國家層級AI訓練資料庫。數發部表示,已經努力在做繁中資料庫,但國家的語料庫推動需要一定時間的累積,資料治理則會盡力推「標準授權條款」。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聯席交通委員會16日召開《人工智慧基本法》公聽會,由國民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委葛如鈞主持,有來自13位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及19個中央部會代表參與,就法制架構、資料治理、AI倫理、產業促進與監理機制等核心議題進行深入討論。
延伸閱讀:AI基本法突然移交數發部?吳誠文:AI涉及國家安全、高風險管理
MeetAndy AI共同創辦人薛良斌建議,立法應參考歐盟AI法的4級風險架構,加入臺灣產業特色,並由行政院指定或設立專責機關,負責相關風險評估。
中華民國資訊經理人協會理事長蔡祈岩表示,協會是代表資訊產業發言,盼加速AI基本法立法進度,讓產業有法可循;主張在訓練階段不涉及智財權,但希望明定使用者受到侵害時的救濟及仲裁主管機關。
陽明交大科法院特聘教授林志潔提醒,目前AI服務即使有提供繁體中文,但用字遣詞與臺灣慣用說法不同,多為中國用語,呼籲我國AI發展及AI基本法應加強主權概念,在資訊治理上,應提高至國家戰略地位,否則未來AI服務所使用的中文語境都將來自中國。
葛如鈞表示,今天公聽會有許多專家學者提到「我們需要更多開放資料」,他非常感同身受,他在質詢時多次呼籲政府機關應更加重視這個問題,研議成立「國家層級AI訓練資料庫」的可行性,並且提供足夠的獎勵機制,讓百工百業都有足夠的誘因與動機與政府一起並肩作戰,絕對不能讓保有臺灣文化的繁體中文資料庫全面被簡體中文取代,「讓我們的文化底蘊消失在宇宙洪流當中」。
葛如鈞提到,今天還談到許多議題,如我國著作權法舉世聞名的嚴格、許多公司對於資料的搜集政策還不夠完備、主權AI尚未有特定主責機構負責、AI人才短缺等等,列席部會接允諾會帶回研討;今天公聽會的專家學者們對於訓練屬於臺灣的大語言模型都有強烈使命,希望政府機關可以採取積極作為。
AI基本法草案去年10月呈報行政院,並辦理審查作業,今年2月行政院指示草案改由數發部主政辦理立法作業。
數發部次長葉寧指出,草案預計在行政院會通過後,盡速送立法院審議;AI基本法的訂定及規範,最重要是平衡各方面的利益,特別是要適合臺灣的狀況,因為臺灣在大語言模型開發上會比較困難,但產業利基有源源不絕的新創與活力,數發部在資金或算力上,會資助資服業及新創企業,期待AI基本法規定不要阻礙企業發展。
有關資料治理的問題,葉寧說,合理的授權運用是需要的,若《著作權法》完全排除AI訓練使用,已經看到日本出現問題,因此會盡力推動「標準授權條款」,讓大家能廣泛應用。
葉寧表示,有關建立繁中資料庫,數發部已經努力在做國家語料庫的推動,但還需要一定時間的累積;人才培育部分,則會和國科會、教育部合作推動,培養各行各業具備AI素養(會用AI)的人才,以及高階具有AI專長的人才。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瀏覽 21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