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對輝達依賴!OpenAI首款自研晶片將由台積電生產
編譯/莊閔棻
為降低對輝達的依賴,OpenAI正加速推進自家人工智慧(AI)晶片的開發。知情人士透露,OpenAI計畫在未來幾個月內完成首款自研AI晶片的設計,並將其送交台積電進行生產。該步驟稱為「下線」(tape-out),是晶片開發的關鍵階段。
![為降低對輝達的依賴,OpenAI正加速推進自家人工智慧(AI)晶片的開發。](https://www.technice.com.tw/wp-content/uploads/2025/02/OpenAI-123rf.jpg)
OpenAI目標2026年量產晶片
據報導,OpenAI計畫在2026年於台積電量產這款自研晶片。然而,首次下線可能面臨技術挑戰,開發成本高達數千萬美元,並且若晶片無法順利運作,可能需要重新設計並再次下線,增加時間與資源成本。此外,儘管OpenAI內部將此晶片視為提升談判籌碼的策略工具,但長遠來看,公司希望能夠透過持續研發,推出更強大的處理器,逐步提升自家晶片的能力。
更多新聞:正面迎接DeepSeek挑戰台積電、輝達聯手提出新措施
有望改變AI訓練與推理市場
如果首款晶片順利下線,OpenAI預計在今年內開始測試,並可能為輝達的AI晶片提供替代方案。與其他科技巨頭相比,OpenAI在自研晶片領域的進展相當迅速,許多企業可能需要多年時間才能完成類似開發。如,微軟與Meta多年來致力於自家AI晶片的研發,但至今仍未能達到理想效果。
OpenAI主導開發並與博通合作
據悉,OpenAI的AI晶片由內部團隊主導開發,並與博通(Broadcom)合作。該團隊由前Google AI晶片專家Richard Ho領導,成員已從數月前的20人擴編至40人。然而,與Google或亞馬遜(Amazon)等科技巨頭相比,OpenAI的晶片開發規模仍屬較小。產業消息人士估計,要達到Google TPU或亞馬遜Trainium的規模,OpenAI可能需要投入數億美元,並招募數百名工程師。
目前,AI產業對運算能力的需求日益增加,OpenAI、Google、Meta等公司均大量採購高效能晶片,以提升AI模型的智慧化程度。例如,Meta宣布未來一年將投資600億美元於AI基礎設施,而微軟則計畫在2025年投入800億美元。目前,輝達仍佔據AI晶片市場80%,但由於成本上升與供應鏈受限,微軟、Meta及OpenAI均開始尋找替代方案。
OpenAI晶片將以3奈米製程打造
消息人士指出,OpenAI的AI晶片將採用台積電最先進的3奈米製程,並配備高頻寬記憶體(HBM)與強大的網路連接功能,類似輝達的高階AI晶片架構。雖然該晶片具備AI訓練與推理功能,但初期將主要用於AI模型推理,並僅在OpenAI內部有限部署,尚無計畫大規模取代輝達晶片。
隨著AI產業的發展,OpenAI的自研晶片計畫將成為未來市場競爭的重要觀察指標。若開發順利,OpenAI可能不僅能降低成本,也將對輝達的市場地位產生衝擊。
參考資料:reuters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瀏覽 13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