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校院AI聯盟增30校加入 本學期開6門課、供萬人修課
記者/李琦瑋
因應生成式AI技術帶來的變革,教育部去年推動「臺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提供學生跨校學習AI課程的機會,113學年度第2學期新增30校加入,共開設生成式AI、深度學習等6門課程,連教育部次長、國立臺灣大學教授葉丙成都來開設「機率與統計課」,6門課程總計可提供1萬人次學生修課,另外,目前合計共有55校參與大專校院AI聯盟。
教育部去年9月宣布成立「臺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Taiwan AI College Alliance, TAICA),113學年度第1學期計有台大等25所大專校院加入,規劃推出探索應用、工業應用、自然語言技術、視覺技術等4大類學分學程,讓學生可跨校學習。
延伸閱讀:AI大學聯盟課堂冷清?教育部:2527人修課達標、下學期擴大
大專校院AI聯盟最新公告指出,繼113學年第1學期有台大、國立清華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成功大學等25校加入後,第2學期(今年2月開始)再新增國立中興大學、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立中正大學、元智大學等30所大專校院加入,目前合計共有55校參與大專校院AI聯盟。
113學年度第1學期開設「自然語言處理」、「金融科技導論」、「機器學習」、「資料探勘與應用」及「人工智慧導論」等5門主導課程,由3所大學(清大、台大、成大)提供,總計5800個修課名額,分配給聯盟的25校學生選讀;第2學期則由5所大學(清大、台大、政大、陽明交大、東海)開設6門主導課程,包括「機率與統計」、「人工智慧倫理」、「生成式AI的人文導論」、「生成式AI:文字與圖像生成的原理與實務」、「深度學習」、「機器導航與探索」,總計1萬個修課名額,分配給聯盟的55校學生。
大專校院AI聯盟指出,為協助學生克服修課過程中的挑戰,將納入衛星課程形式,盟校將配置協同教師及助教,提供學習輔導及難題解決支援,進一步提升課程的完整性與學習成效。課程內容經由計畫辦公室與專家審核選擇,作為示範性課程。
113學年度第2學期的6門課程,每門課皆為3學分,修課上限為1000或2000人次,如葉丙成開設的「機率與統計」,修課上限為2000人次;6門課共可提供1萬人次修課,皆可非同步遠距上課,其中「生成式AI的人文導論」限人社領域學生修習;衛星課程包括「人工智慧倫理」、「生成式AI的人文導論」、「生成式AI:文字與圖像生成的原理與實務」、「機器導航與探索」。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瀏覽 12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