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拒絕承諾 AI軍事應用擔憂再起
編譯/莊閔棻
北京未簽署一份旨在確保人工智慧(AI)不干預核武決策的國際聲明,引發全球關注,該聲明由包括美國和烏克蘭在內的超過60個國家共同簽署,並於韓國主辦的第二屆「軍事領域負責任使用AI峰會」(2024 REAIM)會議結束時發表,外界對中國未簽署的原因仍存疑。
中美競爭成為主要障礙
據報導,觀察人士指出,北京的舉動反映了其在軍事AI領域中,面對來自美國的競爭時所面臨的困境,中國在核武相關的承諾上保持謹慎,同時希望在全球治理快速發展的AI技術,中扮演更大角色。核武專家趙通表示,「目前中國的策略是參與國際討論,但對具體承諾保持極度謹慎,避免未來被綁手綁腳。」
更多新聞:AI 生成程式碼 6成安全領導者考慮禁用
AI軍事應用引發全球擔憂
此次首爾高峰會吸引了近100個國家的參與,並於9月10日發表了一份行動藍圖,強調「在人類控制下進行所有涉及核武器使用的行動」,聲明同時強調,需要防止人工智慧技術被用來助長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AI技術應支持而非妨礙軍備控制和核武擴散的努力。
中國的兩難局面
儘管中國的核政策專家普遍支持不讓AI參與核武決策的原則,但北京似乎對此仍有保留,趙通分析,中國可能擔心承諾該原則會增加其在核武透明度方面的壓力,進而影響其核武指揮、控制與通訊系統。哈佛大學亞洲中心的李承鉉指出,儘管AI帶來了軍隊作戰能力的提高,但它也帶來了濫用的風險,使其成為一把「雙面刃」
美中競爭影響全球AI治理進程
李承鉉指出,美中兩國在軍事AI方面的競爭日益加劇,為了在未來的軍事競爭中取得優勢,雙方都在大力投入AI技術,而北京此次決定不簽署聲明,是美中競爭阻礙全球AI軍事應用管制的又一例證。
全球AI軍事應用規範的困難
儘管中國去年提出了《全球AI治理倡議》,呼籲AI應始終保持在人類控制之下,但與西方強調的人權和法治不同,北京更關注AI技術如何促進全球福祉,李承鉉認為,中國可能希望發展自己的AI治理框架,而非採納由西方主導的提案。
軍事AI的未來
儘管北京此次未簽署首爾聲明,但今年5月,中美雙方在日內瓦舉行了首次AI對話,討論了AI技術在核武部署中的應用,專家認為,未來的雙邊對話將有助於改善兩國之間的相互理解,並減少誤判風險。
參考資料:SCMP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瀏覽 205 次